正文 第18章 鄉鎮行政單位會計(5)(1 / 2)

(2)資產負債表的結構

資產負債表一般是南表頭和基本內容兩部分組成。

表頭包括報表名稱、編製單位、編製日期及金額單位。

基本內容部分是資產負債表的核心,橫向分為“資產部類”和“負債部類”兩項內容。資產部類包括資產類和支出類,負債部類包括負債類、淨資產類和收入類。

資產負債表的平衡關係為資產類+支出類二負債類+淨資產類+收入類。

資產負債表的項目,都是按會計要素的類別分項列示,由於鄉鎮行政單位各類會計要素的項目比較簡單,因此一般不強調排列次序;但會計製度規定,鄉鎮行政單位資產負債表的項目名稱全部采用會計科目名稱,其排列次序也就按會計科目的編號次序排列。

(3)資產負債表的編製方法

我國的資產負債表的金額部分都設置有“年初數”和“期末數”兩欄,這種叫比較資產負債表。它將各會計要素兩個不同時點上的數字列於一張表上,進行對比,可以觀察各會計要素的發展變化情況。

資產負債表內各項指標的填列方法如下:

1.表中各項指標應當根據與其相對應總賬科目的數字編製。“年初數”按上年決算後結轉本年的各科目“期初數”填列,“期末數”根據報告期末各科目餘額數填列。年終決算的“資產負債表”的“期末數”,按年終衝賬後的各科目餘額填列。

2.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部類與負債部類的最後總計數應保持平衡。

3.上級單位在彙總本表時,應把本單位的“撥出經費”與所屬各單位報表中的“撥人經費”等對應科目的數字衝銷。其他科目數字則根據本單位和所屬單位的報表數字直接相加彙總

“結賬前”的資產負債表和“結賬後”的資產負債表,其編報日期都是12月31日,都反映行政單位年末的財務狀況,但它們的區別也是明顯的,主要區別是:

首先,編製依據不同。“結賬前”的資產負債表的“期末數”是依據年終轉賬前進行12月份結賬所結計出的12月31日各總分類科目的賬麵餘額填列的;而“結賬後”的資產負債表,其“期末數”是根據年終轉賬之後各總賬科目的年末餘額,也就是“結轉下年”數填列的。

其次,作用不同。編製“結賬前”的資產負債表,主要目的是彙集所有科目的年末餘額,進行年終轉賬前的試算平衡,為年終轉賬、編製決算資產負債表提供基礎資料。凶此,可以說“結賬前”的資產負債表是決算資產負債表的下作底稿。“結賬後”的決算資產負債表才是真正反映行政單位年末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

最後,科目狀況不同。在“結賬前”的資產負債表中,所有會計科目都有餘額,而在“結賬後”的資產負債中,收入、支出類科目不再有餘額。

2.收入支出總表的編製

收入支出總表是綜合反映鄉鎮行政單位一定時期預算執行結果的報表。它南上年結餘結轉、本年收入、本年支出、結餘等內容組成。其中:上年結餘結轉是指以前年度累計收支結餘轉入本年度的數額;本年收入是反映行政單位本年度取得的全部收入項目的收入情況,包括財政預算撥款收入、預算外資金收入、其他收入;本年支出是反映南上年結餘結轉和本年收入安排的各項支出的情況,包括經常性支出、專項支出、自籌基本建設支出;結餘則是反映上年結餘結轉加上本年收入減去本年支出後的餘額。通過收入支出總表,可以分析行政單位的財務管理狀況,再結合其他有關財務報表和有關情況,提出加強管理的措施。

3.經費支出明細表的編製

經費支出明細表是反映鄉鎮行政單位一定時期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的具體支出情況的報表。按照規定,支出明細表要根據國家預算支出經濟性質和具體用途劃分“目”級科目列示各項支出數額。對於用財政撥款和預算外資金收入安排的支出,應按支出的用途分別列示。通過支出明細表,可以了解掌握行政單位各項支出的具體用途和支出水平是否合理。

編表說明:

(1)財政撥款支出是指行政單位用財政撥款安排的支出,預算外資金支出是指行政單位用預算外資金收入安排的支出。

(2)行政單位在填列上述兩項內容時應根據核定的預算和實際使用情況采用統計方法填列。

4.會計報表說明書

行政單位在報送月報、季報、年報時都應編寫報表說明書。報表說明書包括報表編製技術說明和報表分析說明。

報表技術說明主要包括:采用的主要會計處理方法,特殊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會計處理方法的變更情況、變更原因以及對收支情況和結果的影響等。

報表分析說明一般包括:基本情況,影響預算執行、資金活動的原因,經費支出、資金活動的趨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對上級會計單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