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在支持中國城鎮化發展中的作用
財政金融
作者:姚香
摘要:金融資本的逐利性和城鎮化建設的社會效益在短期內存在矛盾,在我國金融資源相對稀缺的背景下,金融在支持城鎮化建設時必須找準著力點和切入點。本文通過分析當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特殊性和當前金融支持城鎮化建設存在的瓶頸,進一步明確金融在支持中國城鎮化發展中的作用。
關鍵詞:金融城鎮化
1.新型城鎮化的特殊性
2012年末,中國人口城鎮化率達52.57%,但戶籍城鎮化率僅有35%,讓2億多農民工以及7000萬流動人口轉化為市民將是下一步城鎮化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中國的城鎮化是典型的鄉村城鎮化,這是由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布局與總量等多種因素決定的,必須認清其特殊性。
1.1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農業基礎地位不能降低,尤其是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必須加強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農業的發展關係到國家的穩定和安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人口逐步向工業轉移,農業發展相對滯後;同時,雖然我國糧食生產已實現“九連增”,但農業對外依存度仍不斷提高(如國內大豆消費超過80%依賴進口),糧食和主要農產品安全問題嚴峻。在城鎮化過程中,農業人口將進一步向城鎮和工業轉移,容易造成農業衰退和農村的落後,進而導致農業危機。從國際經驗看,如拉美、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在城鎮化建設中由於忽視農業的基礎作用,過度轉移人口,導致農業和農村未能得到應有的發展,使國家陷入“過度城鎮化”的泥潭。為此,農業的發展是推動城鎮有效建設的基礎。在推動城鎮化建設的同時,必須同步推動農業發展,特別是要加強農業科技應用、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提升農業現代化進程,以提高農業從業收益、穩定農業人口,同時保障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實現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
1.2新型城鎮化必須與工業化良性互動,避免城鎮產業空心化風險
新型城鎮化需要以工業化為載體和平台,基於工業生產的集中性和規模化特征吸納從農業轉入城鎮的勞動力,以解決農業人口非農化轉變的就業問題。從國際經驗上看,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水平與工業化水平基本保持同步增長,實現了工業化與城鎮化的相互促進發展;反觀拉美、非洲等國雖然其城鎮化水平與發達國家接近,但由於工業化滯後嚴重,導致人口城鎮化與經濟發展脫節,城鎮人口過度膨脹、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動蕩不穩。為此,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工業化,不能以簡單行政命令方式擴張城鎮規模、人為推動人口轉移;要以產業發展為平台,有效支撐城鎮化建設,實現城鎮化與工業化的良性互動發展。
1.3中國的城鎮化是非均衡的,必然分地域和時段梯度發展
城鎮化需要以產業的支持、資金的聚集、人口和勞動力的總量與素質等為前提條件;而中國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條件在空間上的分布是極不均衡的,這種差距難以在短期內消除,加之改革開放後奉行的讓一部分地區優先發展的區域戰略,形成目前經濟的極不平衡現狀。這就決定了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思路必須是多元的,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是分地域和分時段梯度進行的。小城鎮建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已經比較成熟,比如浙江省爭取試點撤鎮設市,以參與試點的寧波奉化溪口、象山石浦、杭州富陽新登、餘杭塘棲、溫州樂清柳市、瑞安塘下、紹興諸暨店口、金華東陽橫店等27個小城鎮為主加快城鎮化建設;而中、西部地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需要積極發展有潛力的大中型城市,才能發揮對小城鎮的帶動和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