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跳脫、兼且刁蠻的霍氏七小姐霍成君,同紀嘯初步商議好了來日把霍氏的大小姐霍淑君借故領到別院來,由紀嘯對其進行說服之後,仿佛還意猶未盡的在別院又流連了許久,才帶著貼身小丫鬟、及數名等在外堂跟隨而來的家奴離開。好在霍成君性情跳脫、粗心,雖然也曾提到過紀嘯的過往及家鄉的情況,但也均是一帶而過的由東跳到西、由南扯到北的說過即止的不過分的深究。否則,本就對自己的過去一無所知的紀嘯,難免會難圓其謊的費盡腦筋編瞎話!
霍成君麗影飄渺的離開之後,反而令紀嘯心生了一些悵惘的情感,因跳脫、活潑的霍成君的離開陡然安靜下來,不免使紀嘯反而心生了一種空落落的感覺。至於這種感覺其中所包含著的深層次的內涵,紀嘯也在強行的抑製著自己不想再過分的深究其因;一種預感、一種令紀嘯心驚的預感肆虐著紀嘯的思維神經,使紀嘯不敢進一步的往下去想。然而,起步階段已經開始,開弓沒有回頭箭!不管怎麼樣?也一定要毫不遲疑的走下去。至於最後可能出現的意外變故,那也就隻好聽天由命了!紀嘯顯得有些無奈的在心中暗道。
思緒的飛揚,也使紀嘯不知不覺的回想起了霍光的大女兒霍淑君、及其女兒當今大漢朝的少女皇太後上官婕的人生軌跡。當然,這同樣也是因血腥的權利爭奪而造成的一場悲劇……
這其中的波詭雲譎的變化,還得從當年漢武帝劉徹死後所形成的霍氏和上官氏的兩大勢力集團說起。當時受命托孤的幾位朝廷重臣中,上官桀官位身居太仆(相當於漢初的丞相兼帝師、掌政),霍光官位身居大司馬、大將軍( 相當於漢初的太尉、掌軍),金日磾官位身居車騎將軍(掌軍的副統帥),桑弘羊官位身居於禦史大夫(副丞相、掌刑、掌財)。
有了槍杆子就等於擁有了絕對的權利!再加上霍光本就是在軍中威望一時無兩的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弟,而原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又是霍去病的舅舅,這些在軍中的深厚積澱,自然也就造成了霍光在托孤的四人中權力應該是最大的。
前文已經提到,金日磾的早亡、桑弘羊的威信受到質疑,則最後也就形成上官氏和霍氏的兩家權利之爭。當然,由於當時的漢昭帝還過於的年幼,也根本無法掌控住朝廷的大局,自然也就形成了在大漢朝廷權力格局上的霍氏和上官氏的雙雄並立。而從官位上來講,實際上在四人中上官桀的‘太仆’要居於首位,霍光的‘大司馬、大將軍’卻要居於第二位。
在形成這個‘雙雄並立’的大漢朝權力格局之前,其實霍光采取的也是‘合縱連橫’的策略,把自己的大女兒嫁予了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把自己六女兒嫁予了金日磾的兒子金賞。這樣一來,其實也就等於進一步的把才華橫溢、謀略超人的禦史大夫桑弘羊給徹底的排擠出了大漢朝的權力中心。
權利麵前沒有人情,權利的爭奪也永遠是伴隨著血腥的殺戮。隨著金日磾的去世和桑弘羊的退出,官位居於首位、權利卻居於第二位的上官氏自然是想超過霍氏、甚至清楚霍氏。同樣,作為霍氏掌控者的霍光,也急欲想清除上官氏這個最後的‘權利瓜分者’,使自己在大漢朝能夠大權獨攬。
當漢昭帝繼位四年後、年齡一十二歲的時候,恰巧上官安同霍淑君的女兒也已經六歲。基於六歲的上官婕同樣也是霍光的外孫女兒的原因,上官氏父子就自以為是的認為提出由六歲的上官婕入主後宮霍光也不會太過阻止,因而也就在朝臣庭議時提出了此事。沒想到!卻遭到了霍光的強烈反對和抵製,最後也隻好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