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企業家戰略能力的界定和測量(1)(1 / 3)

一、社會調查

二、書麵案例

三、文獻整理

(第二章)已經指出,企業家戰略能力(即戰略管理能力)是從技術層麵表現了轉型經濟對企業家主導性能力的一種要求,其核心緣由是轉型經濟加劇了環境不確定性。確實,隨著環境不確定性的增強,企業競爭逐漸進入戰略競爭時代或者“超競爭時代”(D’Aveni,1994),企業家戰略能力對於企業可持續成長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現有研究也證實了這點。

Man,Lau和Chan(2002)認為企業家戰略能力與中小企業績效呈正相關。賀小剛(2006)指出,在解釋企業績效差異化的所有的企業家能力變量中,企業家戰略能力最具有解釋力。

中國企業家調查係統(2008)的調查數據顯示,在關於“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最重要的方麵”的選擇中,企業家對於“決策能力”、“豐富的行業與專業知識”和“預見能力”的重要性有充分認同,分別排在所有15個選項的第1位、第2位和第6位。可見我國企業家也已經充分認識到戰略能力的重要性。然而,在豐富的企業家能力的研究文獻中,專門針對企業家戰略能力的理論和實證研究甚為少見,因此很有必要加強對它的研究。

企業家戰略能力的研究路徑如下。首先,通過理論文獻的分析,指出企業家戰略能力的理論基礎。其次,通過規範分析提煉企業家戰略能力的內涵,也為設計企業家訪談提綱提供理論依托。再次,運用文獻分析、企業家訪談、探測性問卷調查和正式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來確定企業家戰略能力測項。

第一節企業家戰略能力的理論基礎

企業家戰略能力體現於企業家的戰略管理活動之中。因此,企業家戰略能力的理論基礎是關於企業家(精神)和戰略管理之間的聯係的理論。

西方學者對企業家精神和戰略管理的整合性研究大致可分為三種觀點。

第一種是結合論,即企業家過程就是戰略管理過程。Schendel和Hofer是持這種觀點的代表性學者,他們於1979年把戰略管理定義為處理組織中企業家工作的過程,處理組織再生和成長的過程,最重要的是,它是建立和實施指導組織經營活動的戰略過程。Schendel(1990)強調,企業家精神是重要的戰略管理研究課題,企業家精神是戰略管理的核心。1995年,他在《戰略之未來》一書中提出,企業家精神和戰略的根本組成部分決定了組織是如何建立競爭優勢的。Burgelman(1983)運用過程分析方法,對大型複雜企業的包含企業家活動的戰略過程做了深入研究。他認為,企業家活動的任務是提供這種企業成長所需的多元化戰略。

第二種觀點是交叉論,即企業家理論和戰略管理理論是交叉關係。

Stevenson和Jarillo(1990)、Day(1992)最先提出企業家精神和戰略管理之間的“交叉”現象,他們都用“企業家精神管理”這個術語來指代兩個領域間的交叉。Day(1992)建立了一個理論框架,這個框架把與企業家精神和戰略管理相關的管理領域,如競爭戰略、公司戰略、戰略實施等都包括在內。

Sandberg(1992)主張,企業家精神和戰略管理的“交接核心”公司企業家精神,雙方能夠互相汲取知識養料。McGrath和Macmillan(2000)提出,戰略就是企業家精神的發現和需要。Hittet.al(2001)提出戰略企業家精神(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的概念,認為戰略企業家精神是以戰略觀點開展的企業家精神。他們主張,戰略和企業家精神的交叉可用於企業家戰略的設計和實施,最終創造財富。

第三種觀點是界麵論,代表性人物是Meyer等人。他們在2002年提出企業家精神-戰略管理界麵(ESMI)這個概念。這個概念根據公司規模(小/大)和研究重心(創新/績效)兩個維度,把企業家精神和戰略管理的交叉領域分為四個研究空間,從而把企業家精神的創造性和戰略管理的績效有機地聯係在一起,為“界麵論”提供了一個全麵的研究平台。

國內學者劉誌彪(2004)用以資源為基礎的戰略理論的框架分析企業家精神對創建企業競爭優勢的作用,據此他提出了基於企業家精神的競爭優勢理論。從論證邏輯上來看,他的觀點接近於西方學者的交叉論。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