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研究工作經過了一個比較漫長的心路曆程。早在1999年於浙江省委黨校攻讀政治經濟學碩士時,受浙江本省經濟學家的影響,我對浙江製度變遷研究充滿好奇和迷惑。但是隨著博士階段所學專業轉為企業管理,這種好奇隻能成為學業之外的“興趣”。在寫作博士論文期間(2001-2003年),我已經察覺到企業家戰略能力在領導戰略變革中的重要作用,並將此作為成功領導戰略變革的首要因素。在研究浙江民營企業的家族治理和家族企業戰略管理時(2004-2005年),我發現製度因素(包括經濟體製、區域性製度競爭、企業產權製度、區域文化、道德倫理等)深刻地影響著家族企業主對選擇企業成長模式這一重大戰略決策的認知,而且這種認知具有很強的本土化內涵,難以在汗牛充棟的西方文獻中找到滿意的解釋。2006年,隨著浙江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商”研究中心落戶我所在的工作單位——浙江工商大學,我把研究重心轉向了富有企業家精神的“浙商”。經過文獻閱讀、現實觀察、同行切磋、企業調查,我產生了一個先驗性的判斷:改革開放後的“浙商”興起和浙江製度變遷之間具有內在的互動關係,“製度”、“企業家”應該是研究“浙商”興起和發展的“關鍵詞”。那時,承蒙浙江省中小企業局政策法規處應雲進處長、王國勇先生的指教,我非常關注浙江中小企業成長問題。浙江省之所以是我國的中小企業大省、強省,是因為有一大批西蒙所說的“隱形冠軍”意義上的成長型中小企業(包括高成長企業)在其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於是,從製度角度入手,基於企業家能力,以“浙商”和浙江成長型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並梳理它們之間的關係,研究製度變遷中的企業家和企業成長的關聯,就成為我近三年(2007-2009年)的主打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深感該主題涉及學科之眾(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政治學)、研究難度之大(提出並論證“企業家製度能力”這個概念耗費了我和我的研究生大量心血)、社會調查之艱(為了麵對麵地訪談企業家和開展問卷調查,我使出渾身解數)、發表論文之難(有論文評審專家不認同有關概念)。期間我好幾次捫心自問:“在目前的學術環境下,做這個高投入低產出的研究,是否值得?”好在有發自內心的對學術的敬仰和師長關懷、同行勉勵、學生助研、朋友相助、企業期盼,並且還有完成課題的壓力和動力,我終於堅持完成了這本書。
本書由我和我指導的碩士生共同完成。我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全書的策劃、體係框架的構建、大多數章節的獨立寫作和合作寫作章節的修改定稿等工作。每章作者如下:第一章,項國鵬;第二章,項國鵬;第三章,項國鵬;第四章,項國鵬,王進領;第五章,項國鵬,李武傑;第六章,項國鵬,王進領;第七章,項國鵬。
能夠按計劃實施課題研究,並完成這本書,要感謝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感謝我的博士生學習階段導師、南京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陳傳明教授。
是他寬闊的學術胸懷和仁厚的為人給予我充分的學術空間,允許我自由探索。感謝國內創業研究的領軍學者、國內創業研究重鎮——南開大學創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南開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張玉利教授的支持和鼓勵。
2007年4月,我與張老師相識於四川大學主辦的第一屆戰略管理國際會議。經過交流,我的研究設想得到他的鼓勵。2008年9月,在由南開大學創業管理研究中心主辦的國內首屆創業案例研討會上,張老師和他的研究團隊給予了我的研究以充分指導。感謝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中心主任呂福新教授,他在學術價值觀等方麵一直支持著我的研究。感謝浙江工商大學盛亞教授、徐炎章教授長期的關心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