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水處理工程技術進行分析
工業技術
作者:李明
[摘 要]微汙染水源水的基本特征是含有少量的有機物且水質受到了氨氮汙染。此種水源水使用常規工藝進行處理效果往往難以令人滿意,處理後的水質很多情況下達不到國家製定的飲用水標準。本文在對我國目前的微汙染水源水質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目前使用的各種微汙染水源水處理技術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希望為微汙染水源水處理工作更好的進行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微汙染 水源水 處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R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012-01
微汙染水產生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工農業以及生活產生的汙廢水未經必要的處理而排入水源造成了水源的汙染。在微汙染水源水中,一般含有少量的有機物、氨氮和農藥等有害物質,經常規的處理工藝處理後,很多情況下處理後的水質難以滿足國家的飲用水標準。本文對目前使用的各種微汙染水源水處理技術進行了研究和探討,以期為微汙染水源水處理工作更好的進行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1、微汙染水源水處理技術分析
1.1 微汙染水源水傳統工藝強化處理技術
對於原有的飲用水處理工藝進行改進和強化是目前微汙染水源水處理中經常使用的手段,並且經改進和強化處理後的微汙染水源水的水質較好,可以滿足國家飲用水標準。目前在微汙染水源水處理中常用的強化和改進傳統工藝有強化混凝技術和強化過濾技術。
對於強化混凝技術來說,其主要是加大混凝劑、助凝劑等藥劑的投量,使藥劑的投量處於過量的狀態,並將 pH 調節到最佳pH,從而使得傳統混凝技術的去除效果得到增加。但是該技術目前還存在著對一些特定的汙染物和親水有機物去除效果不佳,且生產的副產物難以確定。而對於強化過濾技術來說,其主要是通過設計新型濾池,更換更加有效的濾料來對濾池進行改進,使得原有難以通過濾池進行處理的溶解性汙染物得到去除。而對於設計新型和更換濾料兩個方麵來說,目前學術界研究較多的是對濾料進行改進,並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濾料的適用性和過濾效果方麵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
1.2 微汙染水源水預處理技術
目前,在微汙染水源水處理過程中,使用的預處理技術主要有吸附預處理技術、化學氧化預處理技術和生物氧化預處理技術.在這其中,對於吸附預處理技術來說,其主要是利用吸附劑所具備的吸附特性來去除微汙染水源水中的少量有機汙染物,在這個過程中,使用比較多的吸附劑是活性炭、沸石、粘土及矽藻土。
在目前的化學氧化預處理技術中,常使用到的的氧化劑主要有以下幾類:臭氧、雙氧水、二氧化、氯氯氣和高錳酸鉀。以上各個氧化劑適用於不同的情況,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對於生物氧化預處理技術來說,其主要是通過水中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來實現對汙染物的去除,該技術具有改善混凝沉澱性能、降低混凝劑用量,去除常規處理工藝難以去除汙染物的優點。而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對於微汙染水源水處理使用到的生物預處理技術主要是生物膜法,該方法具體包括生物接觸氧化、生物濾池、生物轉盤和生物流化床。
1.3 微汙染水源水深度處理技術
目前,對於微汙染水源水進行深度處理,使用的技術主要有臭氧-活性炭聯用技術、生物活性炭技術、膜過濾深度處理技術和光催化氧化深度處理技術。這其中,對於臭氧-活性炭聯用技術來說,二者的有機結合,不僅可以發揮臭氧的強氧化性能,使得大分子,難降解的有機物得到降解,還可以使得活性炭更好的發揮其吸附性能。另外活性炭中大量生長的微生物可以使得活性炭的處理效果進一步得到提高,同時也通過分解活性炭中得有機物使得活性炭的壽命得到延長。對於生物活性炭技術來說,其主要是通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活性炭上的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作用來實現微汙染水源水有機物的去除。與單獨使用活性炭對微汙染水源水進行處理相比,生物活性炭技術具有處理出水副產物少、運行費用低、對有機物具有較好去除效果的優點。但是同時存在生物活性炭價格較高、長期使用可能使水的微生物指標難以達到相關水質標準的缺點。對於膜過濾深度處理技術來說,目前使用較多的膜過濾技術主要有微濾、超濾、納濾和反滲透四種技術。膜過濾技術對於細菌、色度、嗅味、消毒副產物均具有較好的去除效果,且其具有占地較少,處理不產生副產物,出水水質穩定、易於自動控製等優點,在微汙染水源水處理中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其基建和運行費用相對較高。對於光催化氧化深度處理技術來說,具有氧化性強,作用範圍廣,氧化產物可以完全礦化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