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丹東市孤山鎮某山體邊坡地質災害工程治理
工業技術
作者:初明君
[摘 要]本文結合某山體邊坡地質災害治理區的實際情況,對山體邊坡地質災害治理的施工方案及技術控製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山體邊坡 施工方案 聯合噴錨 技術控製
中圖分類號:P6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019-01
1、治理區概況
工程治理區位於東港市孤山鎮,該治理區域長81.7m,高31.20m,治理區麵積為3913.6㎡,實際治理麵積約為4000㎡,治理區地形坡度變化較大,最陡處坡角平均在70°-75°,局部近於直立;而最緩處坡角平均在30°左右。
該邊坡岩土體經過長時間的風化崩解且受連年雨水衝刷,結構已較為鬆散,植被覆蓋率較低,一旦遇到暴雨等誘發因素,極易引發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另外靠近邊坡上下邊緣均是密集的居民區,地質災害的發生會嚴重威脅居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2、工程地質條件
根據現場踏勘結果,場區內地層分布規律極差,各岩土體厚度變化較大,地層岩土體依次為碎石質粉土和強、中風化石英岩,而其中碎石質粉土的結構較為鬆散,其厚度從幾十厘米至幾米不等,而局部為基岩裸露區,且偶含塊石成分,塊石最大粒徑可達50cm。該山體邊坡屬於土質及岩質邊坡。
3、設計依據
①《建築邊坡工程技術規範》(GB50330-2012)
②《錨杆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範》(GB50086-2001)
③《錨杆(索)技術規範》(CECS22:2005)
③《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10)
⑤《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50003—2001)
⑥《建築抗震結構設計規範》(GB50011—2011)
⑦《公路排水設計規範》(JTGT D33-2012)
⑧《岩土工程勘察規範》(GB50021—2001)(2009修改版)
⑨《水利水電工程噴錨支護技術規範》(SL377-2007)
4、設計原則
1、經濟安全原則:選擇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技術先進,便於施工的工藝,確保邊坡不發生破壞。
2、動態設計原則:根據坡麵修整情況和不同地段岩土體埋深及風化程度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治理細節、優化設計。
3、表麵美化原則:由於邊坡為永久性邊坡,而工程治理區緊臨孤山風景區,因此選擇治理方案時需考慮邊坡美觀、綠化。
5、施工方案
5.1、施工段劃分
根據該治理工程邊坡角度及基岩埋深和邊坡危險程度劃分為三個區段。
第一區段位於邊坡南部溝穀兩側,該區段基岩埋深較深,是未來大氣降水的主要排泄通路,通過走訪調查知,該處水量排泄集中,加之上覆碎石類土厚度較大,極易在豐水期形成泥石流,從而摧毀坡下房屋,該區段可定為災害發生的危險區。
第二區段位於邊坡中部,該區段基岩埋深較淺,但坡角較第一區段大,現可見在該區段已形成小的泥石流遺跡,在豐水期也可形成地質災害,根據碎石類土厚度、泥石流遺跡、坡度角及區段坡體上下建築物等綜合判定,該區段為地質災害發生的較危險區域。
第三區段為治理區的最北部,該處坡角很大,局部近於直立,雖然基岩埋深淺,但岩石破碎,且坡上即為一棟公寓,而坡下為居民住所,一但發生地質災害,坡上下的居民均難以躲避,根據多種因素綜合分析判定,該區段為地質災害發生的最危險區段。
5.2、治理方式
該治理可采用兩種方式,一是采用重力式毛石擋土牆,二是采用噴錨聯合方式進行治理,由於工程場地狹窄,坡麵高陡,若采用重力式毛石擋土牆方式進行治理,建築材料許多都需人力搬運,搬運人員的安全難以保障,且當今人工費用很高,從經濟方麵考慮,其成本費用極高,不經濟;若采用噴錨聯合方式進行治理,雖也有許多不便,但比采用重力式毛石擋土牆治理方式要經濟許多,因此,本設計僅考慮噴錨聯合方式進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