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職《金屬工藝學》的教學探究
教育時空
作者:湯建成
[摘 要]《金屬工藝學》是機械類的專業技術課程,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運用多媒體教學和項目式教學,再結合金工實習,可以把理論性內容轉換為實際運用和操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本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
[關鍵詞]金屬工藝學 多媒體教學 項目式教學 金工實習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092-01
《金屬工藝學》作為工科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這門課程既需注重理論知識,又需注意啟發思維。中職學校學生理論基礎薄弱,層次不齊,對理論學習興趣不大,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學習積極性低,教學效果肯定不佳。我們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引入了比較實用的項目教學法。使教學方向結合企業生產特點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地融合起來,使學員在今後的生產中能夠正確地應用所學的知識指導實踐。因此,改進現有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勢在必行。
一、現有教學方法的缺陷
《金屬工藝學》課程係統性差,概念多,學生學習時易感到摸不著頭緒,枯燥無味。現有的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滿堂灌”,麵麵俱到,廣而不深,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因此,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
金工教學過程中雖然包含了金工實驗和金工實習,但金工實驗設備多,有的實驗時間長,其中微觀的組織變化過程無法直觀看到,自然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金工實習受設備限製,很難與教學過程同步,影響實習效果。理論教學對學生來說既抽象又空洞,這說明傳統的金工教學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學生不具備與之相關的感性認識,也就無法調動學習積極性,達不到教學培養目標的要求。
第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沒有思考和創造的空間,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職業教育以夠用、實用、管用為培養目標,目前的教學模式過於注重理論,實踐教學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二、教學改進
1、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強興趣引導
一般來說,教材的緒論都是針對本課程的學習內容、目的等方麵進行的總體介紹,因此上好“緒論”第一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以加強對他們的興趣引導和啟發,從而了解這門課程對機械專業的重要性和基礎性。在上緒論課時,教師可以講一些熟悉的曆史故事、現代故事,通過這些故事讓學生了解金屬材料的發展史和金屬材料的應用,從而讓他們對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初步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運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文字、圖像、聲音等傳達和表現教學內容,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可以直觀、形象、具體地接受。如,“晶體結構與金屬的結晶”“鐵碳合金相圖”這兩部分內容,微觀結構看不到、摸不到,圖表又多,傳統的黑板加掛圖講解,學生很難聽明白。利用電化教學,可以邊講邊看,再結合實際金屬材料作比較,把抽象內容轉換成了實際應用,既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鐵碳合金的成分與其結晶後的組織有何關係?組織如何決定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