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民辦高校英語學習者自主學習探析
教育時空
作者:李海英
[摘 要]基於網絡多媒體環境下的外語自主學習模式在民辦高校中越來越普及。然而,網絡環境下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的效果受到了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及教師的作用等等的製約。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促進學生就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發展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民辦高校英語 自主學習模式 網絡環境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112-01
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民辦高校英語教學正發生前所未有的變革。隨著課堂麵授學時的壓縮,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輔助手段的網絡外語教學成為時代所需並滲透到教學各個環節。多媒體信息教學等現代教育技術為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環境提供了聽、讀、寫等全麵的技術支持。該模式充分發揮網絡優勢,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特點、水平和時間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以作為課堂麵授的補充。因此,更新教學觀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用,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改進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主動自主學習,成為突破民辦高校英語學習和教學瓶頸的有效途徑。如何營造網絡教學環境以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對學生自主學習策略指導,完善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監控、管理和評價體係,是當前民辦高校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適應未來職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自主學習的內涵
Holec(1981)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也就是將自主學習看成是學習者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包括確立學習目標,決定學習內容,運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監控學習的過程,以及評估學習效果等。他列舉了自主學習者的基本特點:能夠理解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能夠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能夠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能夠監控自己的學習策略;能夠評價自己的學習結果。概括地說,就是“想學”、“能學”、“會學”、“善學”、“堅持學”。本文研究的自主學習即是依托網絡環境下課堂外的,建立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者的自主學習。
二、促進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建議
(一)精心篩選教學內容,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學生抱怨“又不出國又不留學,學英語到底有什麼用?”。這說明這些學生在主觀意識上還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既然沒有目標,又哪來的學習動力呢?民辦高校培養的學生是能夠服務企業、服務地方、服務社會的應用型人才。我們隻有通過這把標尺才能更準確地衡量教學內容的實用價值。所以,教師在篩選教學內容時要結合專業的特色,選擇在社會生活中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語言材料作為教學內容,選擇符合服務企業,服務地方,服務社會的要求的教學材料。如此,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明白他在學什麼,為什麼學,以便於學生在主觀意識中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邁出英語學習自主的第一步。選擇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的教學材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要注意教學內容的趣味性,盡可能創造各種仿真的語言環境,提供多種運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來,始終保持主動狀態,有利於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網絡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聲音、圖像、文字和動畫,加大了對學生的感官刺激,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記憶力和學習效率。我們可以多用英語歌曲提高學習者對英語的興趣與好感,並且將日常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與話題適當滲入英語教學中,比如上傳歐美國家的日常生活,各地的習俗,重要的節日等。所用語言材料要豐富有趣,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會增加。
(二)及時創建學習資源庫,優化學習資源和環境老師要充分利用網上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學校的電子圖書館等學習資源,根據教學需要開發出適合學生需要的學習資源,也可以跟學生一起共建資源庫,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