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孤島工作麵回采技術探討(1 / 2)

孤島工作麵回采技術探討

應用技術

作者:王從躍

[摘 要]針對孤島工作麵回采過程中出現的兩巷變形嚴重、工作麵片幫、頂板管理難度大、礦壓顯現劇烈等一係列技術難題,通過對礦壓監測數據分析,結合礦井生產實際,調整了超前支護範圍及支護強度,製定了控製采高、帶壓移架等回采技術措施,確保了孤島工作麵的順利回采。

[關鍵詞]孤島工作麵; 礦壓監測; 超前支護; 回采技術

中圖分類號:TD3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224-01

1、前言

在煤礦開采過程中,受地質條件、煤層賦存狀態、回采技術水平以及采掘接替等因素的影響,礦井采區內工作麵之間有時被迫采用跳采接續方式進行回采接替,不可避免的在采區內形成孤島工作麵。孤島工作麵不同方向支承壓力的疊加,造成是孤島工作麵煤體破碎、礦壓顯現劇烈、頂板管理難度大的主要原因。

淮北礦業集團許疃煤礦7227孤島綜采工作麵,受支承壓力的疊加,工作麵上下兩巷巷道嚴重變形,嚴重威脅人員出入及機械設備的安全運行,同時工作麵內支架載荷增加,出現大麵積片幫現象,嚴重時會造成支架壓死、設備損壞,片幫的煤體會封堵工作麵安全出口,同時導致瓦斯湧出量增加等工程災害。因此,如何確定孤島工作麵回采時的技術措施,避免此類工程災害的發生,實現7227孤島工作麵的安全回采,是擺在集團公司及許疃煤礦麵前的一道技術難題。

2、工作麵概況

7227綜采工作麵位於82下采區左翼一階段,南到81采區與82下采區分界線,西到82下采區分界線,北到大巷保安煤柱線,東鄰7229工作麵(已回采),工作麵外段上覆7127綜采工作麵(已回采)。走向平均長1150m,傾向平均寬175m。

工作麵為72煤層與上部71煤層呈分岔合並關係,層間距在0.7~4.0m,平均1.5m,工作麵外段布置在7127綜采工作麵采空區下,距采空區0~4m,平均1m左右,再生頂板比較破碎,裏段為合並區,走向537m,平均煤厚5.2m,外段分岔區(72煤)走向620m,平均煤厚2.6m,賦存穩定。

工作麵地質構造複雜,總體上為南北走向,向東傾斜的單斜構造,工作麵煤層走向有幾處小起伏,煤層傾角5~35°,平均15°。工作麵老頂為細砂岩,厚度為16.26~25.48m,平均21.74m,直接頂為泥岩,厚度為0.7~4.0m,平均2.3m,直接底為泥岩,厚度為2.05~2.43m,平均1.49m,基本底為細砂岩,厚度為9.39~15.30m,平均12.05m。

3、礦壓顯現規律研究

工作麵液壓支架逢5架安裝1塊雙指針抗震壓力表,量程60MPa, 壓力表位置統一,損壞的壓力表及時更換,監測數據每小班記錄一次。每班安專人對工作麵支架及兩巷支柱進行觀測,對兩巷頂底板及兩幫移近量進行觀測,根據所測數據分析出來壓步距、強度等礦壓參數及頂板活動規律。

通過對工作麵支架近幾個月的礦壓監測數據分析,該工作麵綜采支架的工作狀態分為四個階段,即初撐力狀態、一次增阻、多次增阻、降阻四個表現形式。通過分析,初撐力狀態時,頂板來壓主要由煤體支撐,呈現懸臂梁的形式,支架處於主動支撐,故保持在初撐狀態;一次增阻時,在工作麵來壓之前,工作麵頂板處於“煤壁—支架—采空區已冒落矸石”的支撐形式,頂板下沉速度慢,隨著頂板下沉支架載荷逐漸增大;經過一次下沉後形成一個暫時的平衡,減少了支架的載荷增加速度,經過一段時間後頂板再次快速下沉,使支架載荷增大速度加快,形成多次增阻。工作麵周期來壓後,頂板壓力較小,隨著支架的前移,頂板冒落的矸石進一步充填采空區,減少了頂板傳給支架的載荷,形成降阻。

從頂板來壓監測結果看,孤島工作麵頂板壓力較大,兩端頭和工作麵中部頂板來壓時,均有接近支架額定工作阻力的載荷出現,甚至有超過支架工作阻力的衝擊載荷出現。

回采初期,兩巷圍岩沒有沒有太大變化和非孤島回采變化一致;推進一段距離後,兩巷圍岩開始劇烈。回采期間,兩巷支承壓力影響範圍達100m以上,超前工作麵煤壁30~40m範圍內,巷道底鼓嚴重,兩幫移近量大,有效斷麵急劇縮小,影響工作麵正常回采,須安排人員進行刷幫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