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作用
理論廣角
作者:史雲峰
[摘 要]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環境監測與環境影響的關係進行了具體的分析,闡述了改進環境監測的建議。
[關鍵詞]環境監測 ; 環境影響評價
中圖分類號:N94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294-01
環境監測也是最近幾年出現的一門綜合性學科,為環境影響評價提供依據,所以,環境監測是環境影響評價的主線,將環境影響評價的所有環節串聯起來。
而環境影響評價則是一項對人們活動所引起的環境變化進行預測的技術,它將社會發展,人類發展與環境變化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對指定環境保護的相關方案和項目的製定有著重要作用。
1.環境影響評價內容
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對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分析,預測和評價項目對環境的影響,並進行跟蹤改變的各項目措施和方法。環境影響評價主要分為3個層次:
1.1 環境影響評價
首先必須委托監測部門對項目擬建地進行環境本底監測,並製定監測計劃"待項目已經建設後穩定運行一段時間,產生的各類汙染物達標排放,對周圍環境已經形成穩定係統,根據各類汙染物監測結果來評價該建設項目建設後對該地域環境是否產生影響,是否是環境可接受範圍內。
1.2 環境預測與評價
根據地區發展規劃對擬建立的項目進行環境影響分析,預測該項目建設後產生的各類汙染物對外環境產生的影響,並做出評價。
1.3 跟蹤評價
主要是指大型建設項目和環評規劃,在建設過程中或者建設後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跟蹤評價,當項目出現了與預定的結果差異較大時必須改進的一種評價製度。
2.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作用
要對環境影響進行評價必須以環境監測為基礎,環境監測是對環境進行影響評價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環境監測的主要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2.1 環境監測為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數據支持
環境影響評價要有環境監測的數據作為基礎,所以,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之前要對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監測,包括項目的自然實施條件,包括大氣,水,噪聲等環境進行監測,判斷項目的有效進行能夠在環境安全的允許範圍內還包括,在項目建成之後能否給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即是項目的實施環境的承受程度是否大於項目所帶來的影響。這些問題的解答都需要對環境進行監測,對環境做出定量分析,用精確的數據來對項目實施給環境的影響進行證明,進而得出項目是否具有可行性隻有獲得該地區準確的環境監測數據,才能對該地區的環境承受能力進行準確的預測,確定評價項目的可行性。
2.2 環境監測能夠對環境影響評價進行監督
環境監測隻是環境影響評價進行監督的一種最為基本的方法之一,當項目順利完成之後,給環境帶來的變化能否符合環境的基本要求,能否給該地區帶來有利的影響,為了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就需要準確的環境監測數據進行衡量,而項目的建設能否給當地自然環境,如大氣,水,噪聲等帶來不利的影響,引起環境的惡化,所有的評價標準都是環境監測的數據[1]。
2.3 環境監測貫穿於整個評價體係之中
環境監測是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環節,是環境影響評價的主線。在項目建設方進行項目建設之前,要委托環境影響評價部門進行評價,然後評價部門就要對項目建設地點的環境進行監測,並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評價,確認項目是否適合在該地區進行而且,在項目建設完成的一段時期後,仍然要對項目給環境帶來的變化進行監測,再對監測結果進行評價,看對項目建設後的環境監測結果是否符合建設前的預測,分別對項目建設後的大氣,水資源,噪聲等進行廢氣排放監測,廢水排放監測以及噪聲聲級監測獲得環境監測的最終結果。此外,對項目運行後的環境變化仍然要進行環境監測,要用這些數據來支持環境影響評價的結構,證明項目的建設並不能夠給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以及項目的實施方案可以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