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對高校思想建設的影響及對策
科學論壇
作者:蔣宏斌 方晨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網絡巨大的吸引力給高校德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本文分析了國內高校網絡德育實踐對德育教育的素質要求、網絡背景下德育工作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德育工作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網絡 思想建設
中圖分類號:G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363-01
隨著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網絡已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科技含量高,且借助於媒介與交流平台向人們展現迷人魅力,已經成為大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結交朋友、通訊聯係、學習的一種新手段和新工具,引領大學生學習、生活進入了一個新的空間。但由於網絡的身體不在場、匿名性、交互性、同步性、虛擬性、信息量大、信息龐雜等特征,使得他們原本接受的的教育難免會受到負麵影響,且會引發相應的社會問題,這給高校德育工作,思想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還需要一個長期的不斷努力的探索過程。
一、目前網絡文化的特點和現狀
網絡文化是一種不分國界、不分地區的建立在網絡基礎上的信息文化。它具有內容豐富、傳播迅速、影響廣泛、能控率低、參與平等、服務個性化等特征,這是其它任何類型的傳播文化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在科技高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通過涉足網絡文化,獲取更多、更新的知識,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的一種時尚,也是信息高速發展的需要。然而,我們發現網上聊天與玩網絡遊戲卻成為目前大學生上網的主旋律。大學生上網更多的不是利用網絡在收集信息、查找資料,而是整天上網聊天,甚至在網上算命、玩遊戲。至於網絡的基礎知識、綜合技能,尤其是如何利用網絡與自身的專業學習、人生發展、興趣愛好結合起來,大部分學生則是一片茫然。因此,大學生的網絡素質有待提高,是擺在我們高校德育教育和思想建設的重要課題。
二、網絡對高校思想教育的影響
第一,網絡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構成潛在威脅。網絡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寵雜,良莠不齊。大學生在網絡上頻繁接觸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使得他們頭腦中沉澱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衝突,使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傾斜,滋生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潮。長期以往,對於大學生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必將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網絡使一些大學生沉溺於網絡虛擬世界,脫離現實。大學生攝取信息時是依賴間接的和抽象的符號係統的,這使他們以一種徹底的外在化、符號化的方式和冷冰冰的操作來對待整個人類和真實的社會,人與人之間麵對麵交流的時間減少,變得‘閉關自守”起來,加劇了大學生的自我封閉,造成人際關係的淡漠,使之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體意識淡薄,個人自由主義思潮泛濫。導致產生非社會化的傾向,產生緊張、孤僻、情感缺乏,甚至產生人格障礙和人際交往障礙,從而導致交際能力下降造成人際情感逐漸萎縮淡化。
第三,網絡中的信息垃圾和網絡犯罪弱化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諸如詐騙或性侵害之類的犯罪,利用網絡上法律約束力相對較差的弱點,進行犯罪。竟然有些人隻是為了好玩過癮,顯示才華,充當黑客,破壞他人網站,侵犯他人利益。這種道德意識的溺化,法律意識的淡薄成為一大隱患,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
第四,迷戀網絡的眾多弊端。在各地高校被辭退的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沉溺於虛擬時空的網迷,他們沉迷於網絡遊戲,通宵達旦,導致學業荒廢,意誌消沉。有些受網上的黃黑信息的影響,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毀了大好前程。
三、高校開展網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措施
針對網絡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筆者認為,要做好網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充分意識到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網絡化的出現及其對生活、學習、工作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層麵的全麵介入和深刻影響,迫切要求我們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網絡,這是我們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要求。網絡世界裏各種思想五花八門,良莠不齊,魚目混珠,讓人們眼花繚亂,對大學生影響很大。因此,運用網絡絡進行網絡思想教育就顯得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