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我國船舶工業信息化存在的問題與措施
科學論壇
作者:陳紹瑞
[摘 要]近年來,隨著船舶行業造船技術的不斷更新,信息化在我國船舶企業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在船舶工業中全麵應用信息技術是我國走向造船強國的趨勢及有力保證,本文針對我國船舶工業在信息化應用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措施,希望能在後期的船舶信息化應用中有所參考。
[關鍵詞]船舶工業 信息化 措施
中圖分類號:TG1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373-01
引言
船舶行業信息化是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造船模式的改變以及數字化造船的趨勢,在船舶工業中對信息化有了更高的要求,造船工業信息化在改善船舶技術研發流程、提高研發效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在麵對國際船舶市場猛烈的競爭,我國必須伴不斷加強信息化在船舶工業中的應用,讓各項先進技術與先進管理模式逐漸滲透到船舶領域的各個方麵,全麵提高我國在國際船舶市場的競爭力。
一、船舶工業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1、與國外發達的船舶工業信息化相比,目前我國在船舶工業信息化方麵還存在著比較大差距,這主要表現在:1)信息化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比較低,很多高新技術的船舶都要依賴國外的技術,在軟件上我國主要依賴進口。2)能源方麵資源消耗較高。3)近年來我國造船能力擴張加快,在信息技術方麵還遠遠跟不上,研發人員、高素質技工人才嚴重缺乏。
2、在我國多數船舶企業在初期的信息化建設中缺乏信息化整體戰略的考慮,政府相關政策還不夠完善。船舶企業承載著由傳統造船模式向信息化造船模式轉變的巨大壓力。多年來,因為多數船舶企業在信息化初期建設中缺乏對信息化整體戰略的考慮,各係統平台、信息模型有異,加上我國船舶工業生產的最大特點是以單件小批量製造船舶,這導致了船舶信息的流通不順暢、其一致性得不到保證、難以推行,這樣就很大程度地妨礙了我國船舶信息化的整體效益。
3、我國船舶行業信息化技術運用能力較弱,由於我國船舶工業信息化建設大多采用國外先進的軟件,而國外造船的模式與我國國情不一致,再加上缺乏技術和人才儲備,國內船舶企業二次開發能力普遍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企業的設計、生產、管理無法集成,製約了信息化應用效果的充分發揮。
4、目前由於我國船舶行業所需的零件數量大,而國內船舶零部件等相關基礎數據的標準化程度低,同時也缺乏真正可以執行的行業統一編碼,讓各船舶企業之間及內部本身很難做到信息共享與集成。這就使得船舶企業難以作出科學的優化決策,而導致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達不到各生產要素精確配置的目的,從而增加了船舶工業的經濟成本。
二、措施
在船舶工業中,我們可以通過導航與航海信息來實現最優的航線設計,提高船舶自動化設備管理水平,降低備件損耗,減少因修船造成的船舶滯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