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綜合和總結
政策性研究會雖然不是在會上當場拍板,立即決斷問題,但會議討論的意見總得有個歸納性的總結。因此,主持會議的領導者要善於傾聽各種意見,邊聽邊比較,邊分析,邊歸納,仔細分辨各種意見的異同,找出它們的長處和短處,衡量它們的利弊,把有價值的東西吸收到自己的總結中來。如果感到問題討論得不夠深入徹底,就要及時提出問題,或用發言者的一個建議來引導大家繼續討論,使方案逐步趨於成熟和係統化。最後總結時要注意三點:一是充分肯定會議的成效,乃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樣有利於增強會議的團結氣氛,也有助於今後使這類會開得更好。二是一定要把一切有價值的意見盡可能不遺漏地綜合起來,給予肯定;即使完全未被采納的意見,也應肯定它的價值,或表示在其他場合可供參考。這樣可以使與會者每個人都感到自己的意見受到了重視。最為忌諱的是,與會者發表了十條意見,領導者在最後總結時,卻發表了一通早已想好的,與十條意見相矛盾的第十一條意見。這樣,人家就會以為你自恃高明,剛愎自用,久而久之,大家參加這類會議的興趣就少了,積極探索的空氣就會窒息。三是一般不要“封口”。不要把某些意見說得十全十美,給予全麵肯定;對另一些意見給予全麵否定,這樣不好。同時應明確表示,希望大家散會後還要積極思考,繼續探索,領導者歡迎並隨時準備傾聽大家新的意見,等等。
技巧96聲音宏亮清晰:
會議上發言的技巧
西方有句諺語:“站起來人們能夠看見你。大聲說話人們能夠聽見你。閉住嘴人們會喜歡你。”這是一句絕妙的忠告。
在會議上發言,有其他一些你應該考慮到的訣竅。
自問你的發言目的是什麼
是讓你的聽眾思考、通知、說服、決策,還是要采取什麼行動?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幹些什麼,那麼你就會以實現你的目標的方式去“設想”你的會議。
了解你的聽眾
你的聽眾是誰?與會的關鍵人物是誰?他們是否有些你應該知道的怪癖舉止?他們有些什麼主要傾向性或偏見你應善於回避的?
把你會上要講的事列成提綱
要牢記那些你希望大家會後知曉的思想或中心議題。你的發言要圍繞這一主題。
記住,念稿子是場災難
不要照著念,列出發言提綱,發言時再詳細講。請你的家人、朋友或任何人當聽眾,先演習一次。或者把你的發言錄在錄音機上,然後再翻過來聽聽你說了些什麼、效果如何。反複練習。不要死背講稿。那樣你會像一名中學生講演者死背他的稿子一樣,每逢忘了一行就要重新再來一遍。
事先準備要回答的問題
如果你認為聽眾會提問,那你要預計他們提什麼問題,事先準備回答,這樣你便能夠應付自如。如果你不知道問題的答案,就承認不知道。然後答應人做出回答,以後一定告訴他們。
發言詼諧幽默
在你的發言中,盡可能用些幽默語言,但不要硬扯一些可能打亂思路的笑話。在發言時要用日常用語。不要用長句子在聽眾麵前嘩眾取寵。每個字都要發音清楚。許多字詞聽來相似,但意思可能完全不同。
語速不要太快
人們思考和理解的速度每分鍾500~600字,但為了便於理解,你的發言速度不應超過每分鍾100或125個字。要再快就會使你的聽眾漏掉你所說的話,他們可能難以跟上你。因此,說清楚,說明白,不要太快。講話放慢速度。
看著你的聽眾——不要看地板、天花板或窗戶
把你的目光從一個人身上慢慢移向另一個人。當你講話時讓你的目光在每個人身上都停留片刻。如果你覺得這樣不舒適,那就把目光集中在房間盡頭的某一點上講話。這比看天望地要好些,隻要你注視著你的聽眾而不把目光移開,你就能保持與他們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