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這一章原本打算刪掉了,但是想了想還是留下了。WwW COM
ps:美國化學家、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理查德·赫克1月1日因身體多個器官衰竭在菲律賓馬尼拉去世,享年84歲。據赫克私人護士稱,赫克因嚴重嘔吐被緊急送往一家私人醫院,卻因無錢支付藥費被拒之門外。這位老爺子是有機界祖師爺,當年在一家公司孤身一人展開研究,在1968年以唯一作者身份(沒錯,唯一作者)連七篇Jas一舉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領域,迄今為止全世界數不勝數的化學狗在靠他的成果混飯吃——諾獎得主,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一代大神,晚年卻落得如此淒涼!嗚呼哀哉!
謹以本章,紀念我曾經的青春,並為祖師爺送行——祝他在堂上,能有7個phd給他搬磚,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玉成啊,你今晚上沒問題吧?畢竟這東西要到半夜十二點才能結束呢···”
“啊,沒事的師姐——原本我就是想刷夜的,正好在實驗室待著,還省得我再去求是樓占座呢···”
“哦,那就好——那玉成啊,儀器就麻煩你照看啦!我先走啦!”
“好——師姐再見!”
跟有機實驗室的張立楠師姐道別之後,蔣玉成繼續把目光轉向了自己麵前的surfae——以及放在屏幕前的紙質筆記本。
半年前,受鄧總邀請,蔣玉成和他一起,報名參加了本校的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項目,簡稱“大創”。那麼,“大創”到底又是什麼呢?官方定義如下: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是本科學生個人或創新團隊,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選題設計、獨立組織實施並進行信息分析處理和撰寫總結報等工作,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的項目。
而實踐中,對於理學院化學係的學生來,除了極少數學霸之外,所謂“自主選題設計B1ab1ab1a···”之類的事情,都隻是存在於紙麵上的東西。這個“大創”的實質,其實就是導師拿研究經費的一個幌子而已···從選題設計到撰寫總結,大量的工作都由導師來完成了,蔣玉成他們這些學生,其實基本上也隻能旁觀而已。
一般來,“大創”的真正價值在於,有誌於科研的學生一方麵可以借此機會,跟導師搞好關係——這樣一來,以後不管是做畢業設計,還是考研,都會比別人多邁出一大步;另一方麵,可以通過這個平台,提前進真正的研究型實驗室做實驗,學習各種實驗技能——這些東西,都是基礎實驗課上學不到的。
不過呢,蔣玉成對於科研什麼的,其實是沒什麼感覺的——化學係雖然在人大算是非主流院係,但是非主流不代表成績差。事實上正好相反,化學係學霸輩出,全班前5%的人幾乎全都參加了輔修跟大創。蔣玉成參加這個,隻是單純出於跟風而已——但是現在,他作為參加大創的本科生,可是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一種“特權”——
人大的宿舍都是十一點熄燈,可以通宵刷夜的自習室隻有求是樓的少數幾間教室,這些教室每晚上都會爆滿——不但擠滿了本校的學生,還會有不少鄰校的來蹭自習室。而大創參與者是可以直接在實驗室裏值守的——換句話,蔣玉成可以借用實驗室的辦公桌自習……雖然這項“特權”對於家就在學校旁邊的他倒是沒什麼大用,但是當他像現在這樣,想要讓自己煩悶不已的內心平靜下來的時候,實驗室,就成了一個好去處。
蔣玉成的導師許老板給他們的項目選擇的課題是:鈀催化劑催化的烯丙基胺與arh生hek類偶聯反應——這個冗長的名字具體代表著什麼含義,剛上大二的蔣玉成顯然是理解不能的。不過,這跟蔣玉成現在其實沒什麼關係就是了……
對於蔣玉成來,最初的時候什麼都不用做,隻要就這麼做自己的事情,一直等到半夜十二點,然後把電磁攪拌器關掉,取出混合液體,按照老規矩,點板確認,然後擼管子,啊不對,過柱子把產物分離出來,旋蒸掉洗脫劑,最後再把得到的產物放到核磁管裏,等著明打核磁就行了。因為過柱子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師姐交代自己可以不用非得今晚上把產物過出來,如果著急要走的話隻要搭好柱子就可以了。
夜晚的實驗室可謂萬俱寂,除了筆尖與紙張摩擦的沙沙聲之外,就隻剩下電磁攪拌器出的微弱聲響了。盡管開著窗戶通風,空氣中還是不可避免地彌漫著淡淡的anee味——這就是蔣玉成最熟悉的,隻屬於有機實驗室的味道···
對於其他人來,這味道聞起來可能會讓人覺得頭暈目眩——畢竟,絕大多數有機溶劑都易揮,而且有微弱的毒性。但是呢,對於蔣玉成來,這味道卻是那樣的讓人安心——在這令人愉悅的,淡淡的香氣中,蔣玉成一時間仿佛剛剛經過了自機電一樣,進入了完全的賢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