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的出動從來不是一件可以輕易決定的事情,腦袋一熱,一拍腦門兒就決定下來的行動方向,往往被證明是錯誤的。
固然有少數因為這種行動而獲利的事情一直在傳揚,但更多的還是因此而失敗。
盡管劉季已經要求手下加快速度,但是大軍依舊足足的行動了兩個多時辰,才都紛紛的踏上了軒轅關這條險道。
可是這個時候,正當劉季也要跟隨大軍一同出發之際,他的心中卻出現了強烈的危機感,這是一種直覺。
他感覺如果自己踏上這條路,可能就再也無法回來了,他心中冷汗直流,知道自己今天可能要倒黴了。
不過他還是得依舊表現出淡定的樣子,找來幾個手下的騎兵,要了一匹馬,跟他們說自己要做一遍最後的巡查。
讓這些人通知前麵行進的大軍盡快過關,不需要等自己,自己單人單馬行動速度會很快。
之後,他隻帶了幾個負責護衛他的騎兵,便朝一邊去巡查,走過一段距離,則完全放開馬速,向著遠離軒轅關的方向疾馳而去。
他有預感到自己如果踏上軒轅關,必然會大禍臨頭,但是他也不能臨陣脫逃,這樣會擾亂軍心,讓已經開拔的大軍返回來,更加是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所以他找個由頭,自己先躲到一邊避開,觀察一下軒轅關那裏的情況,如果情況沒有什麼變化,他在加急追上去,一旦情況有變,他最起碼保存了自己。
如果說曹操是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性格,那麼劉邦顯然更是,連自己的爹都可以不管,更不用說別人。
他終究深諳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在這個亂世隻要他能夠保存自己,隨時可以拉出一支叛軍。
當然,他自然也不希望自己的手下有太大的損失,最好是能夠平安渡關。但是如果已經注定不可避免,那當然還是讓他們去死,留下自己比較好。
在劉季策馬走後不久,李玄霸的騎兵就趕到了軒轅關前,痛快利落的把負責殿後的劉季部隊留下的幾百人給解決掉。
此時已經不太能看得清劉季部隊的尾端,隻能隱隱的看到小黑影,劉季的大軍走了一段時間,已經走出了一定的距離。
如果李玄霸派人前去追擊,還真未必能討得什麼便宜,可是他原本就沒打算派人上去追擊。
盡管覺得這種方法可能有傷天和,但是既然是戰爭,那麼為了取勝,就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任何戰爭,想要減少犧牲,考慮的從來不是更人道的打擊對方,而是盡快的消滅對方,這樣才能盡早的消弭戰爭。
李玄霸看了看周圍的情況,最終下定決心,說:“準備,點火吧。”
不錯,李玄霸製定的正是火攻的策略,軒轅關一條險道上,可供燃燒的燃料並沒有多少,所以劉季大軍根本沒防備,有人會用火攻這招。
畢竟在這條道上想要點火,你還要率先鋪上燃料,不然的話你點上火也頂多燃燒一小段兒,都是石頭,也不可能被你燒著。
可是偏偏李玄霸有足夠的時間布置,在整條道路上都鋪上了火油,要說劉季如果仔細派人探查,未必發現不了這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