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王離的猜測(1 / 2)

在斥候再一次回報巨獸軍團此時的位置距離大軍的距離,王離估算了一下,巨獸軍團距離項羽分開的各支部隊的距離,知道行動的時機已經到了。

但是越是到了這種時刻,他就越要保持冷靜,做出精細的謀劃。

若是覺得因此就萬事大吉,可以放心的去做,那一定會由於自己的不仔細而自食惡果。

但是同樣也不能因此而過於畏縮,一直不能做出決策,那樣就會貽誤戰機,很可能會錯失最好的機會。

所以王離並沒有猶豫太久,便開始傳令下去,各軍準備,他們這一次目的是項羽手下分兵分出的四支軍隊,僅次於項羽手下,戰鬥力第二的一支部隊。

如果依照正常人的想象,想要趁對方分兵來攻擊對方,應該選擇對方分兵之後最弱的那一部分。

畢竟從弱到強,這才是一個最合理的方式,但是王離偏偏卻率先去攻擊對方,戰鬥力排在第二的部隊。

這並不是因為王離腦袋犯抽或者怎麼樣,而是因為經過王離的估算,隻有攻擊這支軍隊,可以讓包括巨獸軍團在內,對方的另外幾支軍隊都無法在一定的時間內前來支援。

對方可能正因為自己戰鬥力僅次於項羽,因此覺得自己不可能是被對方針對的那一支部隊,所以不知不覺就已經和其他三支部隊拉開了距離。

這就給王離進行偷襲創造了條件,或者也不能說是偷襲了,因為王離也沒打算隱藏行蹤。

大軍交戰中,你不知道敵方究竟朝哪個方向走,想提前布置埋伏,或者進行偷襲,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每支軍隊出動,往外輻射的斥侯都是幾十上百人,就算有一個人發現了你的行動,你也就暴露了。

如果你不能瞞過對方所有的斥侯,偷襲就無從進行,頂多就是打對方個措手不及,占得一定先機。

真想憑借這個把對方一下給打死,想來也隻是話本小說裏會出現的內容,實際操作中實在太難。

但是已經等到了項羽分兵,王離本就沒期待還能夠再次偷襲,項羽再怎麼愚蠢,也一定會通知分兵的幾個部隊,各自注意保持警惕,一旦遇到王離的部隊,第一時間不要選擇與對方決死,要先派人傳信,讓其他三路一起合圍,他隻需要纏鬥住王離的部隊就可以了。

項羽又不是真的有勇無謀,他要真的是個有勇無謀的人,他也幹不出來破釜沉舟那種事,而是留著釜,直接衝上去,讓眾人感覺到有退路,從而一敗塗地。

但是他的確不是一個個長於謀略的將領,更多的是依靠個人以及手下的勇武來對敵,這確實是一個事實。

這也是為什麼他連自己尊敬的的亞父範增的建議有時候也不怎麼聽的原因,當他憑借個人勇武以及手下軍隊的勇武,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之後,他漸漸地也滋生起了一種強大的自信心。

認為不用謀略,單憑自己的強大,就足以戰勝一切敵人,而這也正是他的取死之道。

項羽手下的騎兵數量也並不多,分到王離想要對付這支部隊的騎兵,還算是多的,有一千多人,但更多的還是步兵,大約有三萬人。

要說人數王離這邊幾斤損耗之後,手下的騎兵剩下兩千多人,步兵人數也有接近9萬,是對方人數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