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默契(1 / 2)

“你看了這麼久的奏折,應該也看的出來,不管是明清議和之事,還是處置吳三桂之事,都是分歧很大的事,你覺得朕應該怎麼做?”

崇禎帝將卞賽扶起來後,又不經意地問道。

其實崇禎帝心裏也知道,眼前的小女子怎麼能說出個所以然呢?可是她卻很特殊,從來沒有後宮的妃嬪和他談論過關於朝政的事,就連相處多年的皇後,他們之間除了一些瑣事,也是無話可說。

可是卞賽不同,他們第一次見麵就聊到了關於流民,動亂,那些在朝堂上都敏感的話題,他們竟然也有話可說,且崇禎帝並不覺得出格。

“議和之事,上次皇上就曾和臣妾提到過,臣妾還是覺得應該同意議和,安外必先壤內,既然滿人提出議和,我們就順勢同意,先解決了流民和起義的問題。”

其實關於這個事情,卞賽私下也曾想過,都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種事關國家興亡的大事,她也曾在閑時想起來,雖然這些朝廷之事,看起來和後宮絲毫不掛鉤,其實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先不說每個後宮女子的家庭,都在各地處於飄搖之中,萬一哪一日滿人真的攻入北京,到時候這個祥和的後宮,一定會淪為最恐怖的地獄。

崇禎帝看著卞賽從容不迫的樣子,心裏很是吃驚,倒不是因為卞賽所說之話,而是因為她的從容,談起關於政治的問題,絲毫沒有後宮女子的無知或避諱,此時卞賽的神情,更讓崇禎帝有種錯覺,覺得這裏是前朝議事的地方,而不是書房。

“那你覺得吳三桂之事呢?” 崇禎帝繼續提問。

“皇上,臣妾並不認識吳將軍,或是其他各位下落不明的將軍,隻是臣妾覺得既然他拚死逃回來了,反而說明他對大明的一片赤膽忠心,若他有一絲反心,當時那樣混亂的情形,應該是向滿人投降,而不是頂著風險回到京城。” 卞賽並沒有過多的猶豫,剛才她已經想了很多,開口便說道。

暫且不說吳三桂和圓圓的淵源,就算他是一個普通的將領,卞賽也並不認為這種過錯必須要被判處極刑,卞賽在教坊司的時候曾從餘懷那裏聽過一點關於兵書的東西,大敵當前,斬殺大將未免會令前方的將士們寒心。

卞賽此番話,是崇禎帝第一次對她徹底另眼相看,她以前雖然也說過幾次關於政治的東西,不過大多數言論都和朝中大臣一致,雖引起崇禎帝的關注,卻不至於欣賞,可這番話不同,這番話從未有人和崇禎帝說起過,可這樣的想法正是崇禎帝遲遲不處置吳三桂的重要原因。

崇禎帝看著眼前這個小女子,心中大吃一驚,沒想到滿朝文武都沒人通曉他的心思,此刻卻被這樣一個小女子輕易的說出口,怎麼能不震驚?

若不是由於吳三桂寧願拚死逃回京城,也不投降滿人,恐怕自己第一個就會殺了吳三桂,又怎麼會這樣猶豫不決,麵對滿朝的質疑而留下吳三桂的性命?

“那你覺得朕該如何處置吳三桂?”

崇禎帝饒有興趣地盯著卞賽,越來越有意思了,崇禎帝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忍不住又問了卞賽一句。

“大敵當前,自然不可以將他留在京城,皇上可令其駐守在關外,一方麵,這樣能讓吳三桂對皇上心存感激,誓死效忠,另一方麵,又能堵住朝臣們的嘴,隻要人不在京城,流言爭論自然就會平息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