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流川誌的野望(2 / 3)

而蘭州、蘇水、長沙三大商用機器公司則供應了全國絕大多數的超級計算機、服務器、工業電子設備、交換機、醫療設備等,也有軟件、芯片、硬件防火牆等其他和計算機相關的工業產品。

經過張援這幾年的悉心培養,可以說中國的IT行業的已經完全成熟,各大公司都具備了極佳的競爭能力,雖然希望工程是張援的,全國絕大多數的大型IT企業也屬於張援,但張援並沒有因為這些公司是自家企業而罔顧商業規則。而且在明麵上,這些公司並不屬於張援,這些公司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但基本上屬於獨立運作的公司。

張援關於希望工程的信息化改造的訂單,也是把所有工程項目分門別類、細化分為幾塊,進行獨立招標的,而能不能吃的這塊肥肉,也要看各個公司團隊能否具備足夠的能力。

雖然張援一股腦兒在全國建立了這麼多的公司,希望工程各大學也能提供足夠多的人才。

張援本來還是對各公司能否正常運轉心存疑慮,要知道這些企業管理製度雖然比較先進,但企業歸根結底是由人構成的組織,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還待進一步檢驗。幸好通過希望工程曆次招標,充分證明了各公司的運轉狀況還是比較良好的。

當然,全國的IT市場也並不是張援在唱獨角戲,隻是張援占了比較大的份額而已。在張援的影響下,還是有是有不少眼光長遠的人跳出了係統,開始獨立創業。

現在國內工商環境又比曆史同期的環境好,很多原本曆史上遺留的問題在去年全國開人代會的時候,已經解決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打消了很多人的顧慮,原本曆史一些過幾年才下海經商的體製內人員,也早已經投身商界。例如流川誌、任正非等。

流川誌下海之前在科學院計算所外部設備研究室做了十幾年磁記錄電路的研究,也得過好幾個獎,但近年來張援主導的一係列的科技浪潮的衝擊,給柳傳誌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從81年下半年開始,流川誌忽然發現,自己過去研究的東西在一夜之間忽然過時了,作為重點單位的中科院失去了自己在中國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很多研究成果已經被證明沒有絲毫價值。

相反,民間的企業卻風風火火的辦起來了,其中在中關村的街上就有聳立起了一大片的公司,這對流川誌的觸動特別大,特別是隨著電腦在各科研單位的普及,流川誌開始接觸世界上最頂級的科技成果以後更是如此。

事實證明,流川誌絕對不是一個迂腐的人,迂腐的人也絕對不可能做成聯想後來那麼大的事業。計算所裏的電腦雖然有使用說明書,但這東西對當時中科院的思想衝擊太大,在別人還在慢慢的改正自己思想中的偏見的時候,流川誌已經變成了一名電腦專家了,最起碼在所裏是這樣。

正好當時計算所經費有困難,計算所所長鼓勵所裏的人出去辦企業,解決所裏的資金周轉難題。流川誌就在這個時候站出來了,拿著計算所的錢成立了聯想公司。

聯想公司最初成立的時候,通過給張援的企業做外包加工,而積累了第一筆的資金。因為有雄厚的人才供應和廣發人脈關係,聯想的技術能力慢慢提高,技術隊伍也慢慢擴大。

而隨著四大電腦公司的進一步發展,一些原本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利潤微薄的業務就被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