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的時光就這樣在新婚之喜中不知不覺度過。在此期間,徐鋒除了常規性的訓練休整部隊,以及辦理新興礦務外,並沒有其他大的軍政動作。
秋季過半,各種農活兒基本做完,傳統意義上最適合的出兵時節到了。而對徐鋒而言,目前最有價值的打擊對象,便是盤踞在幽州的公孫瓚。徐鋒決定,小試牛刀,派部下率領一支軍隊,向公孫瓚的部隊發起試探性進攻。
徐鋒選定的第一個突破口是方城縣。此地臨近雙方邊界,公孫瓚的部隊在此部署也不多,僅有千餘人。為保萬無一失,徐鋒點張劫為將,領步兵八千,弓手五百前往。
北平郡郡守官邸中,得到了九原軍進軍消息的公孫瓚眉頭緊鎖,一手撐腮,一手摩挲著幾案上的玉石硯台,望著眼前的一豆燈火發呆。
自袁紹戰敗,張郃反水後,他便做好了與徐峰反目的心理準備。為了應對好這波進攻,他不惜將過去奪取的許多土地退換給公孫度,以避免兩線作戰。
然而,雙方的兵力差距還是太大了。徐鋒自從上次擊敗袁紹後開展了新一輪擴軍,兵力已達十萬之眾。而自己所能調遣的全部人馬,不過五萬。眼下如果進行決戰,自己是斷無勝算的。
這次徐鋒進攻方城,若出動大軍救援,則可能會被鉗製在此地,進而與九原軍後續援軍爆發決戰;若不救,首戰告負且不說,以後各地城池便會對自己喪失信心,搞不好會一觸即潰,一戰即降。
苦思冥想終日後,公孫瓚製定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仲秋的小雨淅淅瀝瀝落下,蓑衣擋得住雨水,卻攔不了雨水所帶來的寒意。一支浩浩蕩蕩,瑟瑟發抖的鐵騎在滿是泥水的道路上飛速前進著。
這是公孫瓚在與烏丸人,公孫度等各方勢力的不斷較量中,淬煉出的四萬鐵騎。雨中行軍縱使淒苦,這支隊伍裏也無一人發出怨言。馬蹄踩踏落葉發出的嘩嘩聲,不時驚起隻隻鳥雀,同時也提醒伏在道邊土坡下的九原軍斥候躲藏得更隱蔽些。
一名斥候笨拙地想把身子拱進道路下挖好的土洞內,卻發現由於披上蓑衣後自己體型變大,土洞已無法容納自己。
把這一切早已看在眼裏的公孫瓚心中但笑不語,對斥候視而不見,他就是要讓這些斥候們告訴徐鋒,自己在西進涿鹿,自己要圍魏救趙!
自以為瞞天過海的斥候在敵軍全部通過後,長舒一口氣,看來自己的偽裝技術不錯,即使沒了土洞的隱蔽,也能躲過敵人的耳目了。
當然,他也沒有忘記自己本來的使命,要盡快把敵人往涿鹿方向運動的消息,告知徐鋒大人!
班氏縣城內,徐鋒皺著眉頭,一遍又一遍地似在問別人,更是在問自己:“涿鹿?他要圍魏救趙?圍魏救趙?”徐鋒把圍魏救趙四個字強調了無數遍,還是不能說服自己。
畢竟,九原軍雖然已出兵攻打方城,但後方並不空虛。公孫瓚此時出兵進攻涿鹿,難道不害怕自己直接率領主力前往此地,與他進行決戰?
徐鋒轉念一想:不管公孫瓚能使出什麼詐術,反正這是在自己的轄區內作戰,各種情況一清二楚,不會有什麼讓自己翻船的陰溝。最壞的結果,無非是自己的主力被調動到涿鹿後,公孫瓚又撤走,無法立刻進行決戰。那自己就讓部隊牢牢跟住公孫瓚的部隊,使其無法脫身。等到方城戰場獲勝後,再放開對公孫瓚部隊的跟蹤。
很快,從各地集結而來的九原軍八萬人,開始往涿鹿方向進發。
盡管也是在秋雨中行軍,但九原軍的狀態就是要好很多。畢竟這裏是自家地盤,各種給養物資充足,士卒們絕無凍餓之虞。
九原軍的先頭騎兵部隊很快到達涿鹿,並與敵人開始對壘。
徐鋒給騎兵部隊下達的指示簡明易懂:為本部與後續部隊建好營壘,預計五日後開始決戰。附各部營壘分布圖冊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