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軍尚在班師途中,大勝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代郡。街巷間無不張燈結彩,似同新年一般。
曾給是百姓心頭一塊陰雲的烏丸人受到如此沉重打擊,今後一段時間裏應該是斷然不敢再來進犯了。人民紛紛放下了心中一塊沉甸甸的石頭。
兩日後的下午,剛剛抵達班氏的徐峰急匆匆趕往州牧官邸。官府還有一大堆事務待他親自裁決。此外,沮授在他回師路上便曾說過有急務稟報。
徐鋒一隻腳剛跨進府邸,早已站立在府邸院中等候的沮授立刻向他拜下。徐鋒連忙快步向前,扶起在料峭寒風中縮手縮腳的沮授,隨他一道走入政廳。
雙方依君臣之禮坐下後,徐鋒先行開口,卻並不言及政事:“先生於此地生活,可有不適?”
沮授連忙回答:“謝主公存慰,臣平日一切都好。”
徐鋒早在剛剛入園時,便看到了沮授難以抵禦寒風的舊袍,或許一個具有強烈自尊心的人,才會說這樣的謊吧。
此刻他也不點破,隻是寫下一封手令,蓋上印章,交於一旁的幾名健壯侍仆:“傳我手令,從府庫中搬取黃金二百斤前來。”
沮授明白徐鋒意思,慌忙拜服,一麵磕頭,一麵連稱“無功不受祿”“無功不受祿”。
徐鋒並不與沮授對話,隻是喝回幾名仆人:“既然先生不肯接受,那直接送至先生府中放下吧,免得先生當麵推阻。”
沮授明白已是難以推辭,隻得不斷地重複承蒙謬獎,不勝抬愛之類的話。
沮授之前慌忙的推辭和之後的不住感謝自謙並非眼皮子淺。事實上徐鋒也很清楚,二百斤黃金在漢末三國,已經是一筆異常驚人的財富。
劉備攻下CD後,賞賜給張飛和遠在荊州的關羽的黃金數量,便是兩人各五百斤。
沮授投奔自己年份尚短,自己之所以賞賜如此豐厚。是因為他明白沮授在曆史上是一個多麼才智過人的角色。
二百斤黃金能讓這樣的一個人對自己更加死心塌地,徐鋒並不認為這是一筆虧本買賣。
徐鋒一麵應對著沮授自謙感謝的話,一麵心中暗想:能讓沮授等待如此之久要彙報討論的事,能是哪些?莫非是代郡和雁門的叛亂?可劉玉不是已經在戰鬥中全殲了叛軍主力嗎?
沮授見徐鋒還不開口相問今日來此何事,便主動提起前來緣由:“主公,據聞,劉玉將軍在全殲賊寇後,開始於雁門大行搜捕有嫌疑者。眼下雁門已有兩萬三千多人被看管於軍中。張成將軍在雲中也作出類似舉動,共將一萬六千人看管軍中,請問將軍知否?”
徐鋒點點頭:“確有此事。”說罷他在一堆奏報中翻出了劉玉,張成二人所進報告。
由於茲事體大,事關四萬人命運,留守官吏不敢擅自決斷,騎兵草原對決又行蹤無定,難以通報給待在軍中的徐鋒,因此得等到徐鋒回來親自定奪。
徐鋒看了看奏報,發現沮授所言不虛,雁門,雲中軍中,確有合計近四萬人被關押,他的臉上頓時布滿烏雲。
沮授也是麵色沉重地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四萬人,怎麼可能人人都參與反亂,這幾乎是把豪族所有男丁都抓了進去。若是真有這麼多人支持反賊,隻怕二位將軍也難以如此迅速平亂。”
“不過,二位將軍也有苦衷。這四萬人各自族中都出了一些人或當了賊兵,或未當賊兵而為叛亂提供了幫助。今日如果隻誅殺他們與叛亂有關聯的族人而放過其他人,隻怕他們可能心懷怨恨,以後掀起新的叛亂。若全殺,必然有冤枉的。”沮授索性把眼前的兩難局麵一口氣說了出來。
是啊,確實兩難。徐鋒心中暗想:全殺,其中不知多少無辜百姓。;隻殺有罪者,又可能落下生者怨恨,養虎遺患。
這個時代的家族就是如此,通過血緣紐帶,將成百上千人牢牢拴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