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東北方一百四十裏開外的慕延部駐地,喊殺聲此起彼伏。
已牢牢占據上風的徐鋒並沒有絲毫欣喜,反而顯出了異常的焦躁。
一名斥候策馬朝徐鋒狂奔而來。
“發現敵兵援軍否?”徐鋒不待斥候下馬就問道。
“報主公,尚未發現敵兵援軍。”斥候仿佛已經預感到了徐鋒懊惱焦躁的眼神,低下頭避開了他的目光。
不多時,又有一名斥候策馬奔來。
“報主公!敵兵援軍逾萬騎正飛速趕來,現當在西南邊四十裏處!”他的語氣裏滿是興奮和喜悅。
“傳令全軍,迅速脫離戰場,往南邊行軍。”徐鋒是想先往南邊走一段距離,再轉而西進,在蔡邕、趙雲和劉虞等人回來的必經之路上等候。
登時旗幟招展,眾將官見狀紛紛依令形勢,率兵離開了戰場。
南下的路上,全軍快馬加鞭,星夜兼程,終於在第二日清晨趕到了目的地。
北國的暮春早晨,帶著露珠的青草和各色野花在清風下徐徐顫動,陽光從遠方山頂上投來。
地平線上,十幾個人影浮現,本來站在地上的徐鋒見此立刻跨上了戰馬。
人影漸漸清晰,一杆“趙”字大旗也赫然出現在了徐鋒的視野裏。
徐鋒按耐不住內心激動,立刻率領身旁眾人迎了上去。
對麵眾人也看見了這邊的徐鋒,策馬疾行完大半距離後,雙方各自下馬,快步向彼此走去。
走到近前時,趙雲劉虞等人閃到一旁,恭敬地延出了被簇擁在隊伍中央的蔡邕和跟在他後麵的一幹蔡氏親族。
蔡邕與徐鋒敘完翁婿之禮後,立刻對其感謝道:“天下分崩,賢婿安寧一方百姓,庇佑小女,請受老朽一拜。”
說罷,蔡邕真的要對徐鋒拜下,徐鋒連忙將他扶起。
蔡邕被扶起後,略帶著幾分歉意對徐鋒說道:“一路上,老朽多蒙趙將軍護佑與劉公照應。趙將軍之勇,鬼神莫當,得以保全老朽性命;劉公知禮善遇,使老朽一路上如在家中。此恩一言難謝。”說罷又要行禮感謝。
趙雲與劉虞自然堅辭不受。
之後,一行人策馬緩行,行往馬城。
蔡邕略帶歉意地向徐鋒問道:“小女生性粗疏,往日與老朽信函往來中,僅提及賢婿名諱,未言表字,今日還望不吝告知。”
“這……”徐鋒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小婿出身寒微,未有表字。”
徐鋒轉而靈機一動,向老丈人要求道:“婦翁學富五車,見識淵博名滿天下,不如……”
猜到徐鋒要說什麼的蔡邕連忙辭謝,這是一名頂尖學者固有的謙遜習慣,然而架不住徐鋒堅持要求,隻有應允。
回到班氏後,蔡氏父女團聚,自是悲喜交加。而後徐鋒母親與眾親族與蔡氏父女親族親家相聚,看得眾人也是感慨萬千。
從長安到幽州,相隔千裏,又逢戰火紛飛的歲月,而今能闔家團聚,著實古今一大不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