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杯介紹(1 / 3)

世界杯(World Cup,FIFA World Cup)即國際足聯世界杯,是世界上最高榮譽、最高規格、最高水平、最高含金量、最高知名度的最高足球比賽,與奧運會並稱為全球體育兩大最頂級賽事,甚至影響力、轉播覆蓋率更超過奧運會的全球最大體育盛事。

世界杯是全球各個國家最夢寐以求的神聖榮耀,哪一支國家足球隊能得到它,就是名正言順的世界第一世界最強。整個世界都會為之瘋狂沸騰,世界杯上發揮出色的球員都會被該國家奉為民族英雄永載史冊,所以它亦代表了各個足球運動員的終極夢想。每四年舉辦一次,任何國際足聯會員國(地區)都可以派出代表隊報名參加這項賽事。

巴西目前是奪得該項榮譽最多的球隊,共獲得5次世界杯冠軍,並且在3奪世界杯後永久的保留了前任世界杯雷米特金杯,現在的世界杯是大力神杯、都統稱為世界杯。

起源

世界杯是1928年FIFA為獲勝者特製的獎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飾技師弗列爾鑄造的。其模特是希臘傳說中的勝利女神尼凱,她身著古羅馬束腰長袍,雙臂伸直,手中捧一隻大杯。雕像由純金鑄成,重1800克,高30厘米,立在大理石底座上

。此杯為流動獎品,誰得了冠軍,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屆杯賽前交還給國際足聯,以便頒發給新的世界冠軍。此外有一個附加規定是:誰三次獲得世界冠軍,誰將永遠得到此杯。

1970年,第九屆世界杯賽時,烏拉圭、意大利、巴西都已獲得過兩次冠軍。因此都有永遠占有此杯的機會,結果是巴西隊捷足先得,占有了此杯。

為此,國際足聯還得準備一個新獎杯,以發給下屆冠軍。1971年5月,國際足聯舉行新杯審議會,通過對53種方案評議後,決定采用意大利人加紮尼亞的設計方案——兩個力士雙手舉起地球的設計方案。這個造形象征著世界第一運動的規模。新的獎杯定名為“大力神杯”。該杯高36.8厘米,重6.175公斤,其中4.97公斤的主體由真正的純金鑄造。底座由兩層孔雀石構成,珍貴無比。

國際足聯規定新杯為流動獎品,不論哪個隊獲得多少冠軍,也不能永久占有此杯。在大力神杯的底座下麵有能容納鐫刻17個冠軍隊名字的銘牌——可以持續使用到2038年。大力神杯是現今足球世界杯的獎杯,是足球界的最高榮譽的象征,無論從構造、價值、珍貴度等方麵來看,都絕非世界上其他任何獎杯可比。

創建

1904年5月21日,國際足聯的第一任主席法國人羅貝爾·蓋蘭,第一次向各國足壇領導人提出了這種想法,並責成其秘書長荷蘭人希爾施曼為此起草一份文件。但由於表示願意參加的國家不多,而且由於政治體育的不和,這項計劃流產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黎紅星隊的創始人於勒·雷米特先生當選為國際足聯主席,他又重新操起了這項擱淺的計劃。他向各國足球界領導人作了大量的說服工作,竭力證明:一項世界性的足球比賽完全可

以同顧拜坦男爵創立的奧運會比賽並行不悖,並且能夠興旺發達,他苦口婆心,耐心之至。1925年,在布魯塞爾的一家飯店內,烏拉圭外交官布埃羅代表兩屆奧運會足球冠軍得主烏拉圭隊,正式對雷米特表示支持,這在當時起了不小的作用。

1926年12月10日,國際足聯在巴黎召開了一次工作會議,瑞士、匈牙利、法國、奧地利、德國等許多國家都派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4個月後,會議的草案被提交給各國足協。1927年6月5日,在國際足聯召開的赫爾辛基會議上,以23票讚成、5票反對(北歐國家表示反對)、1票棄權(德國)通過了巴黎工作會議議案。

賽製

世界杯賽程分為預選賽階段和決賽階段兩個階段世界杯預選賽階段分為六大賽區進行,分別是歐洲、南美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賽區,每個賽區需要按照本賽區的實際情況製訂預選賽規則,而各個已報名參加世界杯的國際足聯(FIFA)會員國(地區)代表隊,則需要在所在賽區進行預選賽,爭奪進入世界杯決賽階段的名額。

世界杯決賽階段的名額是32個,決賽階段主辦國可以直接獲得決賽階段名額,除主辦國外,其他名額由國際足聯根據各個預選賽賽區的足球水平進行分配,不同的預選賽賽區會有不同數量的決賽階段名額。另外2002年國際足聯規定,從2006年世界杯預選賽起,衛冕冠軍需要參加其所屬區域內的世界杯預選賽,從而隻有東道主可以入圍決賽圈32強的比賽。

世界杯決賽階段的主辦國必須是國際足聯(FIFA)會員國(地區),而且會員國(地區)需要向國際足聯提出申請(可以兩個會員聯合申請承辦),然後通過全體國際足聯(FIFA)會員國(地區)投票選出。

32支球隊將會到主辦國進行決賽階段的比賽爭奪冠軍。決賽階段32支球隊通過抽簽被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4支球隊,進行分組積分賽,各個小組的前兩名共十六支球隊將獲得出線資格,進入複賽;進入複賽後,十六支球隊按照既定的規則確定賽程,不再抽簽,然後進行單場淘汰賽,直至決出冠軍。

進球記錄

世界杯曆史總射手榜英雄座次排名

15球:羅納爾多(巴西);

14球:克洛澤(德國)、蓋德·穆勒

(德國);

13球:方丹(法國);

12球:貝利(巴西);

11球:柯奇士(匈牙利)、克林斯曼(德國);

10球:拉托(波蘭)、拉恩(德國)、萊因克爾(英格蘭)、庫比拉斯(秘魯)、巴蒂斯圖塔(阿根廷)

決賽進球最多

球王貝利3球(1958年2球、1970年1球);

瓦瓦3球(1958年2球、1962年1球);

赫斯特3球(1966年);齊達內3球(1998年2球、2006年1球)

單屆世界杯進球最多:法國的方丹在1958年世界杯6場比賽攻入13球

兩屆世界杯至少攻入5球以上:克洛澤(德國)2002年、2006年;庫比拉斯(秘魯)1970年、1978年

世界杯進球持續性最好:德國的克洛澤在2002、2006、2010連續3屆世界杯每屆至少攻入4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