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檔案界的“園丁”(1 / 3)

題解:用雙手播種未來,用汗水澆灌多彩!

“園丁”——讓世界絢爛多彩創造者的名字,對人類靈魂工程師最質樸無華的稱謂。他是一位教師,一位博主,一位學者。作為教師,他用自己的辛勞和汗水培育著一屆又一屆的檔案人,收獲著桃李滿天下的無比喜悅;作為博主,他較早地開設了自己的學術博容一一丁氏花園,用心澆灌著親手播種的丁氏鮮花,並將課堂搬上網絡,分享著自己學術成果的同時,擴大了與學生們交流互動的空間;作為學者,他以檔案學為主陣地,曆史學、哲學相得益彰,共同發展,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體係和特色。他就是遼寧大學的丁海斌老師!

丁海斌老師簡介:丁海斌,教授,哲學博士。祖籍山西,1962年出生於遼寧省盤錦市。畢業於遼寧大學。曾任遼寧大學圖書館副館長(主持工作)、遼寧大學曆史係主任、遼寧大學曆史文化學院院長,自2006年9月30日起任遼寧大學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曾多次榮獲沈陽市優秀教師、遼寧大學十佳教師、遼寧大學優秀本科教師等光榮稱號,曾獲我國首屆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成為該獎項檔案界的唯一入選者。先後出版學術專著、教材10餘部,發表學術文章140餘篇,主持完成各種科研課題lO餘項。在檔案學基礎理論方麵,他發表了一批有分量有影響有突破的論文與著作。如,《論社會製度與檔案事業》、《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檔案事業》、《論檔案力》、《論先秦文明與檔案》、《論檔案的物理管理與邏輯管理》、《檔案事業主體論》、《檔案起源新論》、《檔案學三題小議一一檔案定義、起源與檔案學科屬性》等,出版了《檔案學理論與曆史研究》一書。在科技檔案學方麵,特別是在中國科技檔案史研究方麵,他取得了拓荒性的成就,發表了相關論文數十篇,出版了《中國科技檔案史綱》、《中國科技檔案史》。此外,他還發表了許多有關企業檔案管理方麵的學術文章。近十幾年來,他主要致力於電子文件與電子檔案管理方麵的研究、教學及軟件開發工作,出版了《電子文件與電子檔案管理》、《電子文件管理基礎》等著作,並陸續發表了《檔案虛擬論》、《檔案管理虛擬論》、《檔案·虛擬·曆史一一關於檔案虛擬的符號論解析》、《論圖書數字化革命的本質含義》、《論電子文檔的邏輯管理》等數十篇論文,主持開發電子文件數據庫及辦公自動化軟件多項。在主攻檔案學的同時,他兼攻曆史學、科技哲學,特別是在清史、科技史研究方麵多有建樹,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著作《清代陪都盛京研究》、《清代“官科技”群體的養成與結構研究》等。

孫大東:丁老師,我這段時間一直在關注您的博客園丁氏花園。您在博客中有一段話深深觸動了我:

“我在花草的海洋中種下了幾株丁氏鮮花,它們在浩瀚的花海中顯得微不足道,但我相信一定會有人駐足欣賞!”它是您學術品格和真實性情的寫照,我覺得與《檔案界》網站版訓“真誠、低調、自然”有異曲同工之妙!

丁海斌老師(以下簡稱丁老師):真誠、自然有之,低調似乎不夠。

孫大東:我倒是覺得還得加上一個詞——自信!

丁老師: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我是比較自信的。

孫大東:說到博客,我發現您的博客——丁氏花園開設於2007年4月,是較早開設的個人檔案學博客,也是檔案界公認影響力較大的檔案學博客之一。請問您開設這個博客的初衷是什麼?您認為檔案學博客對檔案學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丁老師:服務教學,加強交流。增加了一種交流途徑,便於對博主的學術研究有較全麵的了解。特別是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可以相互研討、交鋒,有利於對真理的追求。

孫大東:的確!博客確實是交流和學習的良好平台,也是全麵了解博主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媒介。這次訪淡的準備工作主要就是借助老師的博客完成的。作為一名資深博主,您覺得檔案學博客該如何定位?如何處理專業與娛樂的關係?我想這個問題對《檔案界論壇》來說也有一定的意義。

丁老師:因人而異,百花齊放,“從心所欲不逾矩”。

孫大東:老師的回答言簡意賅、準確精到!您的學生在博客中留言說您最喜歡的稱呼是“老師”,清問這個稱謂在您心目中有何特殊意義?

丁老師:我一直認為我能夠從事教師這種職業,特別是高等學校教師,是十分幸運的事。這是由其工作對象(世界上最高貴的人和人最高貴的精神世界)決定的,一個人的工作本身就是終身學習,這和那些忙於事務性、體力性的工作相比,實在是幸運至極。何況桃李滿天下的感覺十分自豪呢!另外,我喜歡我的學生直接稱呼我為“老師”,而不是“丁老師”、“丁教授”。我稱呼我的老師(博士導師、大學班主任)也是省去姓氏的,這樣稱呼顯示這是我的“親老師”,而自己有入室弟子的感覺。

孫大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