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電子政務建設逐漸向縱深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與共享問題已成為製約電子政務發展的主要問題,關係到我國政府信息化建設的成敗。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共享電子政務信息資源,不斷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由何振教授等人撰寫的《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共建與共享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以下簡稱《研究》),是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麵思考和深入探索後形成的可喜成果,該書反映了當前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建設研究的最新進展。
通觀全書,《研究》體現出以下鮮明特點:
1 研究方法多元
誠如作者所言,從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興起以來,信息的存儲形式、表現形式逐步走向多樣化,可以用來共享的信息資源的數量、範圍、方式等都在相應地擴展,信息資源共享早已不僅僅局限於圖書館、檔案館、信息中心等傳統信息機構的範圍。全書綜合運用公共管理學、信息學、法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研究方法進行研究,正是適應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這一研究特點所采取的科學對策。另外,作者嫻熟地運用了文獻分析法,對國內外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研究狀況進行了準確的描述,這也是保證該書研究具有前瞻性的必要基礎。同時,實證分析方法也在研究中被高度重視,譬如,針對共建與共享模式的構建,課題組對佛山、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政府職能部門進行了廣泛調研,確保研究成果對實踐領域的指導性。
2 研究體係嚴密
全書在論證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與共享的理論基礎和製約共建與共享瓶頸因素的基礎上,對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與共享的模式進行了構建和優化;為了促進共建與共享的有效進行,該書就如何全麵實施共建共享的績效評估,建立係統的保障維護體係進行了詳細論述。全書既有理論深度,又立足於現實;既有對成因的探索,又有對策的提煉,謀篇布局,邏輯清晰,渾然一體,體現了作者對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與共享問題研究的把握非常到位。3研究觀點創新
《研究》一書在基於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有繼承更有發展,就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相關問題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令人過目難忘。
譬如,該書比較係統地構建了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係列模式:基於政府組織及其管理工作中較強的連續性和嚴格的程序性,構建了集中型模式;基於政府組織及其管理工作之間的相似相近性,構建了水平型模式;基於各個政府組織的獨立性、特定區域性和所在組織係統的整體性,構建了交叉型模式。這些模式能為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在微觀、中觀、宏觀等不同層次實現異地跨部門跨係統的交流與溝通,有效消除電子政務建設中的信息孤島與數字鴻溝。
又如,基於對美國電子政府建設中“績效考核”現象和我國當前電子政務建設中“麵子工程”現象的思考,作者開創性地將績效評估理念首次引入到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研究中,而且比較係統地研究了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績效評估的係列問題,構建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績效評估係統及其指標體係、評估標準等。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績效評估體係的構建無疑從定性及定量兩個方麵保證了共建與共享的效益,也是該書的一大亮點。
綜上所述,《研究》不愧為深入把握當前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建設實質之力作。它的出版,不僅對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的研究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對我國各級政府管理部門開展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建設實踐具有相當的應用價值。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
來稿日期:200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