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措施:對軋輥端回油盒軸承溫度和噪音每2小時監控一次,對相關數據做準確記錄,定期分析劣化趨勢。
(2)進油環銅套燒死故障。
該故障在遷安首鋼1580線多次發生過,主要原因是接軸齒輪機座端軸套進油環與銅套之間沒有定位且銅套與接軸本體配合過緊,導致銅套和軸同時旋轉,潤滑油無法通過銅套孔進入軸中心油孔,無法實現接軸潤滑,進而產生銅套和軸燒死、進油環的進油管被拉傷、接頭及拐臂拉杆耳軸被剪斷、拐臂拉杆變形的嚴重事故。為了在我單位不發生類似問題,在接軸安裝前,配合泰爾公司技術人員將18根接軸的進油環和銅套之間打入兩個φ10*40mm的定位銷,以確保銅套和進油環保持固定且在接軸運轉時銅套不跟轉。定位銷安裝完畢後並焊死,手動盤轉進油環應轉動靈活,由於在打銷孔時有鐵屑和銅屑掉入銅套和軸結合麵內,雖經清理但有個別軸的進油環轉動吃力,不靈活。在高速轉動時候銅套和軸摩擦產生的熱量不能隨潤滑油散出,進而燒死。
故障症狀:1580線精軋F7上接軸在熱試車以後,突然發現齒輪機座端有異常振動、噪聲,且罩箱溫度達90℃,溫升為55℃,有明顯的油蒸汽味道。罩箱內上接軸進油環跟軸隨轉、進油環的進油管被拉傷、接頭及拐臂拉杆耳軸被剪斷、拐臂拉杆彎曲變形。
原因分析:由於在打定位銷孔時有鐵屑和銅屑掉入銅套和軸結合麵內,雖經清理但有個別軸的進油環轉動吃力,不靈活。在高速轉動時候銅套和軸摩擦產生的熱量不能隨潤滑油散出,進而燒死。造成進油環隨接軸轉動,帶來一係列嚴重後果。
預防措施:一是對齒輪基座端進油環銅套溫度和噪音每2小時監控一次,對相關數據做準確記錄,定期分析劣化趨勢。二是對齒輪機座端軸套進油回油情況定期檢查。三是對接軸回油罩箱的溫度和噪音每2小時監控一次,對相關數據做準確記錄,定期分析劣化趨勢。四是對備件軸和故障軸進行進油環手動轉動靈活性檢查。
2、鼓形齒接軸日常點檢要點
(1)對接軸及附件的清潔和緊固狀況進行檢查,發現有汙損、鬆動及時清潔、緊固。包括拉杆、兩端軸套螺栓、罩箱螺栓和密封性、壓力表及流量開關密封性及顯示功能、電纜的連接狀態等。
(2)接軸運轉狀態,每2小時監測並記錄接軸齒輪機座端進油環銅套、軋輥端回油盒軸承、齒輪機座端回油罩箱的溫度和振動噪音。
3、接軸定期點檢要點
(1)潤滑油。定期(連續運轉3個月)對潤滑油進行取樣化驗,確保沒有乳化變質。油溫較高或潤滑係統進水等都會引起潤滑油變質,影響潤滑性能。
(2)內齒圈、鼓形齒軸套內齒和外齒的磨損程度檢查。檢查周期6個月。
四、結論
綜上,精確的接軸維修技術標準是整個維修標準體係基礎;全覆蓋精細化的接軸點檢標準是實現接軸預知維修,及時發現接軸問題和故障,保證接軸長期穩定運行的關鍵[3];嚴密的接軸維修作業標準是提高接軸檢修質量、縮短接軸檢修時間,解決接軸問題的保證。我相信,隨著接軸長期的運轉,對接軸了解越深入,通過不斷總結、優化、完善接軸四大標準,接軸維檢標準體係會越來越實用、科學。從而為精軋穩定生產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