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最大的敗筆就是不拒絕平庸
善於創新,不被條條框框所限製是營銷精神所在,固執於原有的營銷思維,過分依賴原有的營銷優勢和營銷經驗是營銷工作的大忌。勿庸置疑,銷售是最需要創造力的工作,隻有不被條條框框限製住的人才能勝任。因此,營銷最大的敗筆就是不拒絕平庸。當然,我們對財經、營銷類暢銷書籍的研究所得出的第一個結論是:暢銷書的作者需要做安徒生而不是尼采。安徒生把一本哲學書寫成了童話,於是便有了《皇帝的新衣》;尼采則是把一本本該是寓言的書寫成了哲學書,於是便有了拗口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在營銷工作中最大的忌諱是不講方法、墨守成規。不講方法使自己永遠找不到正確的路,墨守成規使工作缺乏創新,培養了人們思維的惰性,激發不出人們的積極性,這是管理的大忌。我們也不打算把書寫成拗口的“理論著作”,事實上市場也沒有這個需求。你更喜歡發生在你身邊的營銷故事:你更喜歡去書中尋找如何處理身邊那些屢見不鮮的最出色的營銷事件的方法。沒有錯,《傑出經理人7大營銷新手段》就是這麼設計全書的框架的。在整本書中,有針對性地設計了有關銷售技巧、人際關係技巧、新產品開發、渠道設計、化解渠道衝突、大賣場操作、促銷等7多個有代表性的話題——這些話題都經過多次的市場測試和讀者調查——都是讀者最感興趣的話題。
公司的市場發展是具有戰略特征的工作,同時又要設計巧妙的方法去實現戰略目標,這些內容的具體化,就形成了公司的市場發展策略。而推銷員就是要與顧客的拒絕“作戰”,把不想買的顧客變成想買的顧客。這是推銷員的工作。而麵對被拒絕的時候,一個優秀的市場人員一定會設法先滿足市場的需要,他們懂得運用戰略。將市場形勢導向有利於自己的局麵,顧客因為需要,所以會主動靠近。有些時候單靠說是完不成任務的,一個偉大的推銷員需要創造需求並滿足這種需求,這就是從戰術上升到戰略的捷徑。營銷管理這條暗線一直貫穿在此書的始終,這也是寫作前我們早就設計好的框架結構。
沒有創意,那就去死吧。寫作風格的差異化一直是我的追求。事實上我的文章與一直被《華爾街日報》戲稱為“1,2,3,4”的文章有著很大的不同。輕鬆活潑和實戰性強是我這些年來寫營銷文章的一貫的風格。有太多文章和書籍一說起營銷理論就1,2,3,4地講道理、講提綱——這讓很多高級經理想起上培訓課用的Powerpoint軟件。
枯燥就一定代表專業了嗎?我卻不這麼看。事實上許多卓越公司的高級營銷經理都受過大量嚴格的專業訓練,但是許多營銷經理人更願意把營銷理論借助實戰案例——情景劇般的營銷案例——來表達。
“《財富》500強節的測試,效果好得甚至出乎我的意料。難道是我克裏斯·阿吉裏斯真的擁有了一流的文筆了嗎?《華爾街日報》並不這麼看。原因在於差異化,在《華爾街日報》所做的研究中,發現凡是暢銷的財經營銷類書籍,都會以一種別致的風格取勝,從《誰動了我的奶酪》、《魚》,無一不如此。
擺在我麵前的選擇是兩條,一條是模仿,我曾經想模仿《誰動了我的奶酪》的寫法,但是最終放棄了這個糟糕的念頭。情景案例的寫法是本書的首創,後來,我最終決定用一種類似寓言的寫法來寫營銷,效果卻出人意料,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實際上,創新者經常把創新想像得太高深、太神秘、太複雜了。並因此阻礙了他們創新,產品創新往往是在不經意間獲得的,所以,偉大的創新往往是很簡單的。沒有創意,那就去死吧。為了設計這本書的寫作方式,整整花費了我半年的時間,然而我認為還是值得的,營銷是始於新產品設計之前的,如果不是發現消費者的需求,找出市場區隔,再尋找出產品的差異化,那隻能是閉門造車。我不願意看到寫講營銷的書的人自己卻不懂得營銷的基本原理。
營銷拒絕平庸。這是我們的追求,一如在營銷中追求更高更好的業績和市場份額。讓不穿鞋的人穿鞋,這是營銷界盡人皆知的一個寓言故事,它被無數營銷課程所沿用。它警示我們,要有發現市場的眼光,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市場難以開拓。事實上,在很多時候,新市場就在你的麵前,隻不過你要懂得如何發現這個市場機會,切莫讓大好的市場前景從營銷人員的身邊溜走。打破僵化,無拘無束,保持寬鬆開放、生氣勃勃的環境,這是所有出色的設計營銷管理的真諦。勿庸置疑,營銷管理模糊性、營銷管理不確定性、營銷管理變革,業已成為當今公司麵臨的頭號任務。不確定性已經並將長期成為折磨公司的一種“慢性疾病”。因此,拒絕平庸就成為營銷經理的一條亙古不變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