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拿破侖·希爾和辦公室大樓的管理員發生了一場誤會。這場誤會導致了他們兩人之間彼此憎恨,甚至演變成激烈的敵對狀態。這位管理員為了顯示他對拿破侖·希爾的不悅,當他知道整棟大樓裏隻有拿破侖·希爾一個人在辦公室中工作時,他立刻把大樓的電燈全部關掉。這種情形一連發生了幾次,最後拿破侖·希爾決定進行“反擊”。某個星期天,機會來了,拿破侖·希爾到書房裏準備一篇預備在第二天晚上發表的演講稿,他剛剛在書桌前坐好,電燈熄滅了。
拿破侖·希爾立刻跳起來,奔向大樓地下室,他知道可以在那兒找到那位管理員。當拿破侖·希爾到那兒時,發現管理員正忙得很,把煤炭一鏟一鏟地送進鍋爐內,同時一麵吹著口哨,仿佛什麼事情都未發生似的。
拿破侖·希爾立刻對管理員破口大罵,一連5分鍾之久,他以比那個鍋爐內的火更熱辣辣的詞句對管理員痛罵。
最後,拿破侖·希爾實在想不出什麼罵人的詞句,隻好放慢了速度。這時候,管理員站直身體,轉過頭來,臉上露出開朗的微笑,並以一種充滿鎮靜與自製的柔和聲調說道:“呀,你今天早上有點兒激動吧,不是嗎?”
管理員的這段話就像一把銳利的短劍,一下子刺進拿破侖·希爾的身體。
想想看,拿破侖·希爾那時候會是什麼感覺。站在自己麵前的是一位文盲,既不會寫也不會讀,雖然有些缺點,卻在這場戰鬥中打敗了自己,更何況這場戰鬥的場合以及武器都是拿破侖·希爾自己所挑選的。
拿破侖·希爾的良心受到自我譴責。他知道,自己不僅被打敗了,而且更糟糕的是,自己是主動的,而且是錯誤的一方,這一切隻會更增加他的羞辱。
拿破侖·希爾轉過身子,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辦公室。他再也沒有其他事情可做了。當他把這件事反省了一遍之後,他立即看出了自己的錯誤。但是,坦率說來,他很不願意采取行動來糾正自己的錯誤。
拿破侖·希爾知道,他必須向那個管理員道歉,他的內心才能平靜。最後,他費了很久的時間才下定決心,決定到地下室去,忍受他必須忍受的這個羞辱。
拿破侖·希爾來到地下室後,把那位管理員叫到門邊。管理員以平靜、溫和的聲調問道:“你這一次想要幹什麼?”
拿破侖·希爾告訴管理員,這次回來是為自己的行為道歉的——如果他願意接受的話。管理員臉上又露出了那種微笑,說:“憑著上帝的愛心,你用不著向我道歉。除了這四堵牆壁,以及你和我之外,並沒有人聽見你剛才所說的話。我不會把它說出去的,我知道你也不會說出去的,因此,我們不如就把此事忘了吧。”
這段話對拿破侖·希爾所造成的傷害更甚於管理員第一次所說的話,因為管理員不僅表示願意原諒他,實際上更表示願意協助他隱瞞此事,不使它宣揚出去,以免造成傷害。
拿破侖·希爾向管理員走過去,抓住他的手,和他握一握。拿破侖·希爾不僅是用手和他握手,更用心和他握手。在走回辦公室途中,拿破侖·希爾感到心情十分愉快,因為自己終於鼓起勇氣,改正了做錯的事。
在這件事發生之後,拿破侖·希爾下定了決心,以後絕不再失去自製。因為一失去自製之後,另一個人——不管是一名目不識丁的管理員還是有教養的紳士——都會輕易地將自己打敗。
不要受製於別人的想法
你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要在乎別人會怎麼想,走出自己給自己設置的心理囚籠。
別人將會有什麼看法呢?的確是一種最普通、而且也最具破壞性的心理狀態。它可以說是無孔不入、無所不包的,從“我必須每星期修割一次草地。否則,鄰居們就會認為我是一個懶鬼”,到“在會議中我不想多發言,因為我一說話,別人就會認為我愛出風頭”,到“我不敢穿那件衣服,別人會嘲笑我。”這種“別人”式的想法是一種強而有力的牢籠。它能解釋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會有如此多的雷同或劃一。它能解釋為什麼很多婦女熱衷於模仿別人的發型;為什麼推銷員都會以同樣手法促銷(而且,他們也因此隻能拿到微薄的薪水);為什麼人們會一直活在令人極其厭煩、不愉快、不滿足的生活狀況之下。“別人”式的奴隸會傷害你的創造力與人格,把你原有的能力破壞殆盡。
大部分的人被“別人怎麼想”所奴役,會去傾聽不夠資格的人的忠告。
到處都會遇到忠告,鄰居們、親戚們、同事們,差不多每一位你所認識的人,都會熱心地給你忠告。你擁有一打以上自願而又不需要付薪水的“顧問”,來幫你做“自我管理方麵”的各種事宜,從教育子女到你的健康,以至做出重大投資的決定,真是五花八門、琳琅滿目。
這些“顧問”往往僅知道事情的一點皮毛而已。心理上不成熟的人,會盲從這些自我推薦、自告奮勇的顧問們的忠告,因為他們不相信本身的判斷,也不另外尋求一位訓練有素、學有專長的學者專家的忠告,反而對那些二流人物的建議言聽計從。這難道不是一種很可悲的現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