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千鶴畢竟是一個已經活了二十年了,有的東西還算是比較成熟的,他知道現在鹿島家最需要的是什麼,那就是領內的穩定發展,所謂韜光養晦,就是不計較一時之得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樣的道理千鶴早就已經知道了。
鹿島家之前常陸國本半實際上就還沒有完全消化掉,現在又快速的得到了北常陸國的半國,和岩城家之前擁有的陸奧國的兩個郡,鹿島家必須要想辦法進行消化,否則得到這些土地卻不能夠妥善管理的話,退後拖累了鹿島家的發展,就還不如不要這些土地了。
千鶴這樣去選擇也是非常無奈的,要知道常陸國一共五十多萬石的土地,其中之前掌握在鹿島家手中的僅僅隻有南部的十八萬石左右,因為常陸國麵積比較大的郡,而且是富庶的土地都在北部佐竹家掌握的地區。
鹿島家之前所掌握這的鹿島家本來就是多山靠海的貧瘠之地,其中居民多有向海而生之人,山地能夠提供的土地真的是非常的有限,這也是之前佐竹家忽視了鹿島家的原因之一。
佐竹家如果去打鹿島郡的話,僅僅就是塚原卜傳和鬆本政信兩人就可以讓佐竹家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而最後付出慘重代價的結果卻是隻能夠得到一片貧瘠的土地,這是佐竹家不願意去做的事情,畢竟得不償失。
而之後得到的無論是行方郡、築波郡、信太郡,還是真璧家的真璧郡,那都是多山的地區,諸位可曾記得降服山童族群的地方乃是行方郡西北部的鶴舞山,而這個山脈和別的大山一起,橫亙在整個行方郡的中北部。
築波郡確實是一個大郡,但是從土浦城一直到西邊的築波城,一片地區全部都是連綿的群山,使得這個郡地形破碎,根本不適合耕種,一個好好的大郡如果是放在尾張國這樣的位置,就算是群山環繞也絕對能夠實現十多萬石的收入,但是在鹿島家的築波郡卻空有大片領土,隻有七萬石的產出,這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結果,也隻有西國山陰(和諧)道的但馬國和山陰國才會有這樣的情況。
信太郡本來就很小,山地還多,三萬石的產出實際上已經是阿彌陀佛了,真璧郡的四萬石也是同樣的情況。
而北常陸國則完全不同,僅僅一個茨城郡靠近大海,一望無際的平原,氣候溫和,雨量豐沛,土地肥沃,其產出就有十五萬石之多,減掉信太郡的話,甚至頂得上鹿島家一年的產出。
北常陸國占了常陸國人口的七成,土地的六成,產出的六成,這就表明鹿島家想要徹底消化北常陸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而且在那邊還有著不少佐竹家的強力支持者,隻不過因為鹿島家的強勢,所以暫時都不敢出來鬧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