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戰國大名 第七十一章小穀村(1 / 2)

對於村民這樣敬畏的態度,千鶴還是比較喜歡的,雖說他們顯得有些太過於膽小了,不過畢竟可以不從這個村子征兵,因為鹿島家現在還沒有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所以並不需要太多的士卒。

就算是之後,真的鹿島家需要展開進攻,需要更多士卒的時候,千鶴也有更多的辦法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需要從這個滿是逃兵的村子裏麵征兵。

他們在岩城家的麾下,能夠當第一次逃兵,也就代表著他們有可能會在千鶴的麾下當第二次逃兵,很多東西隻要有了第一次,就有可能會有第二次。

而且既然他們當了逃兵,而且還是大規模的當逃兵,就說明這些士卒在膽量上是存在問題的,像這樣膽小怕事的士卒,拉再多上戰場還不如三、五個厲害的精銳士卒。

我們天朝的有句老話,兵貴精而不貴多,將在謀而不在勇,雖說隻是戲文之中的言語,不過充分的說明了走精兵路線的必要性。

而且在這個時代,大部分的農兵實際上都是抱著打醬油的心理,他們隻適合跟著打順風仗,當整個大軍進攻非常順利的時候,他們可以跟在後麵撿漏,或者是在敵人的村莊之中進行搶劫,這樣的事情他們幹起來是非常順手的。

一旦戰事出現不利的情況,農兵們馬上就有可能會撤退,或許僅僅隻是因為前麵死了一個人,又或者是隻是看到其他人在逃跑,總之隻要是有類似的事情,都有可能引起他們的大潰退,這一點千鶴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在島國的曆史上經常出現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兩邊各有數百人進行戰鬥,當兩邊交戰了一會兒之後,忽然有一邊死了一個人,緊接著這邊就潰逃了,而在潰退的過程中,有可能對方也死了一個人,緊接著就變成了兩邊一起停止了戰鬥,全部都作鳥獸散的情況,最後數百人的戰鬥打下來隻死了兩個倒黴蛋,這樣的交戰紀錄幾乎是層出不窮的。

對於這個村子的百姓,千鶴之後很可能隻是讓他們繼續留在土地之中進行耕作,而不是讓他們上戰場打仗,就算是他們有其他的本事,最多也就去做做小生意,或者是參與手工業的製作,想要當兵是絕對不可能的了。

除非這個村子中心的人,真的有人能夠拿出拚死一戰的勇氣給千鶴看,否則千鶴還真的是不敢相信這個村子的人,能夠將自己的性命拿出來和敵人拚殺,並且為了鹿島家不惜性命。

有的時候我們會說人的第一印象,對於之後做事的抉擇有很大的影響,確實是這樣的,至少在千鶴對他們的第一印象中,他們就是逃兵,所以在千鶴決定這件事情的時候,也就是以逃兵的眼光在看他們。

不管這樣的決定對於這個村子的人來說,是好事情還是壞事情,至少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這個村子再也沒有受到過鹿島家征召士卒的命令,村子裏的人也樂於繼續安家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