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車上,我的滿腦子裏還是阿妹。
小妮顯然是不願意看到我這種喪魂失魄的樣子,便纏著我要我講講魯朗的事情,說是聽說那是一個秘境,有許多神奇的傳說。
我實在是沒有心情和小妮說這些,好在李禮理及時給我解了圍。
李禮理之前到過幾次魯朗,對這個地方也非常熟悉。李禮理說,“那裏有秘境中的秘境。也是傳說中雅魯藏布江流域最原始,最純潔的一塊聖地。那裏的神秘除了地域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居住在此地的人。雖然現居住者主要是工布人,但在若幹年前,在官方的體係中,一直將魯朗列為流放之地,流放者於此伐木,放牧。隨著歲月的流淌,有各路人因各種原因居住於此,使此地人氣漸旺。後蒙古滅大理,大理國民向此方向流亡,其中不乏王族。雖然有多個版本的傳說,但曆史究竟如何?沒有多少文字記載,也沒有充分的曆史證據可以證明。魯朗意為“龍王穀”、“神仙居住的地方”。民間流傳著“到了工布魯朗,會忘記自己的家鄉”的讚譽。魯朗海拔3400米,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兩側青山由低往高分別由灌木叢和茂密的雲杉和鬆樹組成“魯朗林海”;中間是整齊劃一的草甸,猶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成千上萬種野花怒放盛開,獨具林區特色的木籬笆、木板屋、木頭橋及農牧民的村寨錯落有秩,勾畫了一幅恬靜、優美的山居圖。”
李禮理說,“說到魯朗,就不能不說工布。工布地區是吐蕃時期對林芝、米林、工布江達一帶地區的稱呼。這裏曾被認為是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是流放者和逃難者的去處。後來雪域高原分裂成12個相對獨立的部落,工布地區是工傑噶波王統治的地域。於是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工布地區處於相對割據的狀態,形成了與其他藏區有較大不同的工布文化,語言、風俗、服飾等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並且一直保留到了現代。說起工布,又不能不提起工布王阿傑結布。工布人有一句話:聶赤成就了工布獨立,但是阿傑結布給工布人帶來了勇敢和自信。工布,現在一般指今工布江達、林芝、米林三縣區域,自古就生活在這一地區的藏族便被稱為工布藏族,地處衛藏腹心的工布藏族自古就發展出了獨特的地域文化風情,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工布文化。在雍仲錯村的摩崖石刻上,這塊立於公元796—815年間的石刻記錄了工布藏族的起源。這塊摩崖石刻是公元8世紀藏王赤德鬆讚頒賜給工布王的盟誓文書,並勒石為記。永不令外姓為工嘎布王,隻命嘎布莽王之子孫世襲。說明了藏王和工布王之間的特殊關係。據記載,雅隆部落的第一代首領聶赤讚普,從波密來到工布的強妥神山,在這裏開始了他的統治生涯,前後曆經七世。公元1世紀前後,雅隆部落發生權力爭鬥,第七代首領止貢讚普被殺,他的兩位王子聶赤和夏赤逃回工布地區。後來弟弟夏赤從工布返回雅隆,成為雅隆部落的第八代首領布德功傑,而哥哥聶赤則留在工布地區成為工布人的首領。憑借這層關係,工布在吐蕃12個小邦中曆來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即使在吐蕃王朝滅亡後也一直遺世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