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複仇行:十八、經幡陣(1 / 2)

第二天,因為我們需要的裝備還沒有到,我們隻能在魯朗再等一天。

悶頭睡了一個晚上之後,我漸漸從對阿妹的悲慟中舒緩過來。因為我情緒的迅速恢複,大家對魯朗遊覽的興致也高了起來。

房東的女兒卓瑪央宗對我們這一行人頗有好感,主動做了向導,帶著大家去了高山牧場遊覽。

我們站在高山牧場,看著不遠處的紮西崗村。小小的村子坐落在高山牧場之中,抬頭就是貢布拉讚,腳下就是牧場,田園風光盡收眼底。藍天白雲下經幡飛揚,我們站在高山上,隱約聽見遠處傳來的歌聲。

我告訴大家,在唐朝,先後有兩位公主嫁入吐蕃,來到雪域高原,並在這裏走完她們的人生道路。她們就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其中金城公主和魯朗很有淵源。唐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唐中宗命左驍衛大將軍楊矩護送金城公主入蕃,嫁給吐蕃讚普赤德祖讚。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20多年,她活到了41歲。根據史料記載,金城公主在入藏之後,更多時間就居住在魯朗一帶。傳說,“紮西崗”這個名字,就是金城公主取的。當時紮西崗村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隻有幾戶人家居住,連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外麵的人稱之為“在山坡上的村子”。有一天,金城公主路過此地歇腳,為魯朗猶如仙境的風景而讚歎。隨行官員聽到金城公主讚歎這裏的風景,就建議這個村莊取名“吉祥坡”,藏語意為“紮西崗”,公主含笑讚成。這就是紮西崗村的由來。

我告訴大家,在高山牧場上,還有一座氣勢非凡的經幡陣。這座經幡陣,相傳是藏族史詩裏的英雄格薩爾王點將的地方。當地人視這裏為聖地,每逢大型祭祀、豐收季節、藏區傳統節日,都會到這裏煨桑、轉經、懸掛經幡,祈求神靈的庇佑。就在經幡陣邊上,有一處神石,名叫“格薩爾王背石”。相傳格薩爾王在紮西崗駐紮期間,患上嚴重的風濕和腰肌病,隨軍醫師也未能醫治好。後來,經當地一神醫引薦,格薩爾王被村民帶到此處,每日仿照背夫的姿勢,在大石上用背部頂。幾日後,格薩爾王病狀全消。從此,當地居民到這裏轉經的同時,都會到這塊巨石下,用背頂石,年複一年,形成了現在的背石模樣。

我說,對於格薩爾王的傳說,當地人津津樂道。魯朗的工布藏族男兒,古時就是勇敢的戰士,常常被征集出征,跨上馬背征戰四方,他們對格薩爾王,心存敬重,隻要農閑時節,必定來到這裏轉經祭拜。我一邊說著,一邊領著大家登上那個山坡,圍著經幡陣和“格薩爾王背石”轉了一圈。

李禮理對我說的“格薩爾王背石”有點不以為然。李禮理說,“格薩爾是藏族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因《格薩爾傳》而聞名於世,在很早以前,有個叫嶺國的地方,有一個窮孩子,名叫覺如。這個孩子在奇異境界裏長大成人。嶺國英雄雲集,覺如在賽馬爭奪王位時,力戰群雄,得勝稱王,尊號為格薩爾。我們可以看到其實這個名叫覺如的男孩就是後來的格薩爾王,格薩爾16歲賽馬選王並登位,遂進住嶺國都城森周達澤宗並娶珠牡為妻。格薩爾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戰,統一了大小150多個部落,嶺國領土終歸一統。格薩爾王一生,充滿著與邪惡勢力鬥爭的驚濤駭浪,為了鏟除人間的禍患和弱肉強食的不合理現象,他驅逐了擄掠百姓的侵略者,並和他的叔父晁同——叛國投敵的奸賊展開毫不妥協的鬥爭,為部落贏得了自由、和平與幸福。這是史詩《格薩爾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