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轉變觀念才能改變一生2
立即行動起來
如果你犯了一個錯誤,這個世界或許將會原諒你,但如果你未做任何行動,這個世界甚至連你自己都不會原諒你。
認識吉恩的時候,他快四十歲了,他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早點結婚,可是他一直在焦急等待有位美麗的姑娘主動嫁給他,直到五年後,我再見到他時,他還是一個人生活。年輕的時候,我認識一位十分貧窮的女孩子,她並不很漂亮,她渴望找到一位可心的丈夫,她積極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最後終於如願以償。這兩個結局不同的事例說明:消極等待隻會在原地踏步,隻有行動才能有收獲。
有許多被動的人平庸一輩子,是因為他們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有利、萬無一失以後才去做。當然,我們必須追求完美,但是人間的事情沒有一件絕對完美或接近完美。等到所有的條件都完美以後才去做,隻能永遠等下去了。
不管是誰,都不會信任一個做起事來拖拖拉拉的人,因為他的精神與工作上含糊粗拙,一點也靠不住,隻要一看見他那粗拙的成績,就會想到他的為人。這些人也許在其它方麵有很多優點,但由於做事的拖遝,很難得到別人的賞識,這種做事的方法將必然影響他們的前途。而要想獲得成功,就應行動敏捷,這樣才能搶占先機,從而擁有更多的財富。
大部分人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對工作過分挑剔,一直在尋找完美的工作或雇主,可是他們並不自知他們不是完美的員工。許多人過分強調工作應當能提供成就、假期、病假與退休。對於已經有工作,且做得相當好的人而言,這個要求並不為過;而沒有工作的人,一開始便如此要求,似乎野心過大。尤其是一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青人,更需要用行動來爭取你的要求。
很多人對工作抱著完全消極的態度,我對這件事很吃驚。當我隨便問某某人他怎樣工作時,他可能會說:“今天剛剛禮拜一,我猜還不算太壞。”或者“很好,因為今天是周末”。百分之八十的鍾表用來告訴人們何時該結束工作,這算是不幸的事實。很多員工隻是想早一點下班,而不是全心工作。
你至少要先起步,就能達到高峰。一旦起步,繼續前進便不太困難了。工作越是困難與愉快,越要立刻去做。你等得越久,就變得越困難,越可怕,有點像第一次站在遊泳池邊上準備跳水一樣,你等得越久,跳水的機會就越渺茫。
比如上司命令一個推銷員開發新客戶。事實上,即便再富有經驗的推銷員突然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做推銷工作也會感到膽怯。這本是很自然的事情。當他們在腦海裏浮現出遭人拒絕的場麵,心情便會隨之變得沉重起來。但是,若因此而采取逃避的態度,則絲毫不能改變現狀,打開局麵。總之,先要叩開客戶的門,至於可能出現什麼情況,到時再作考慮吧。這便是行動。經驗豐富者之所以經驗豐富,是因為他們深知:一味地聽憑感情的驅使而不付諸行動,將一事無成。重要的是:要知道朝著積極的方向采取行動才是關鍵之所在。
這一點也適用於經營方麵。比如,就選擇銷售戰略方案而言,現已提出兩個方案。經預測,哪個方案裏都有各自的利弊,故一時很難確定下來。經營本來就帶有風險,所以總會不斷地遇到這種情況。在這種時候,常常猶豫不決,不由得推遲決定時間,但這樣做很可能發生以下情況,即浪費了時間,在你感到急需作出決定時,事業已坐失良機。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首先需作出臨時決定,然後付諸行動。一旦出現消極麵,當時就予以糾正,就這樣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推進工作。這樣做便不會變得愁悶、猶豫不決,所取得的成效也遠比不采取任何行動的要大得多。所以,積極的行動具有改變現狀的力量。
我結交過很多成功人士,他們努力工作是因為他們真正在享受工作。任何行業的高級人士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致誌,拚命苦幹,衷心喜愛從事的工作,這自然也就成功了。他們選擇需要時間的工作,表麵上看他們在工作,其實,是工作占有了他們。簡言之,他們有一種非常巧妙的態度,時常能將單調而辛苦的工作變成單純的喜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在想做一件事的時候,他們會立即付諸行動,並能從中找到樂趣。
立即行動起來,不要等到萬事俱備以後才去做,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預期將來一定有困難,一旦發生,就立刻解決。時時想到“現在”、“明天”、“下禮拜”、“將來”之類的句子跟“永遠不可能做到”意義相同,要變成“我現在就去做”。
立刻開始工作,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準備工作上,要立刻開始行動才好。工作能治療一切,盡量忙碌吧。即使是工作失敗,也比無所事事好。隻有放棄才是真正的失敗。你應當堅信收獲之前一定先要工作。
好習慣使你受用一生
習慣是伴隨你一生的夥伴,好的夥伴會使你受用一生,壞的夥伴可以毀掉你的一生,而擇什麼樣的夥伴全由你自己來決定。
在我讀中學的時候,我的同學愛德對我的影響很大。愛德的各門功課都一直名列前茅,我曾私下向他請教秘訣,他說:“我的父親告訴我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我一直在這樣做。”在他的影響下,我開始意識到習慣的重要性並逐漸養成了一些好習慣。
人身上的確有一種特殊的東西可以讓我們窺見其未來,這種東西就是習慣。有怎樣的習慣就會成為怎樣的人。也就是說,是烙在靈魂深處的習慣決定了一個人將來的命運,而不是包括家庭條件,社會背景、人際關係等在內的其它任何東西。
習慣的力量起初看起來似乎很微弱,弱如一根繩、一滴水,幾乎讓人感覺不到它的力量,但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習慣的力量就存在於類似繩和水滴這種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重複之中,等你能夠感覺到它確實存在的時候,它的力量已大得足以撼動山嶽了。這時候你若想改變它恐怕很難。所以,習慣一旦形成,它將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個人獨一無二的主宰。
習慣並非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人在生活中慢慢培養而成,與一個人的成長經曆、生活環境、文化層次、知識結構等關係甚為密切。習慣是在長時期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人的天性大致差不多,而在習慣方麵卻大相徑庭,所謂好習慣與壞習慣,大多是自我要求日積月累的結果,養成好習慣不容易,但它能使人終身受益;改掉一種壞習慣也不容易,它是對一個人意誌力的考驗,但隻要決心堅定,也沒有改不掉的壞習慣。
一種好的習慣養成以後,便不再有勉為其難之感,一切都順乎自然。習慣總是在日常點滴小事中養成,又體現於具體事件之中。諸如勤快、簡樸、禮貌、辦事迅速、愛清潔、勤奮工作等等,都是一些好習慣;而懶散、拖拉、奢侈、無理等等,都是一些壞習慣。簡而言之,前者造就人,後者即使不會毀損人,至少也會成為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