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意對外公布我是無懈的真實身份這件事情,並且參與到電視劇的宣傳中來,但是作為回報,這一次《清城》的項目我要求全程參與。”
吳寫意也不矯情了,既然隻是普通的商業合作,那他就應該爭取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來之前吳寫意就已經想過了,他既然已經想好了將來要投身編劇這個行業,那自己的身份暴露也隻是早晚的事情。
現在既然《清城》和《雲嶽之巔》已經簽給輝星娛樂了,那他為什麼不幹脆借著輝星娛樂這個大公司,將自己的作品盡善盡美的推出去,為自己將來奠定好基礎呢。反正他與吳毅殊之間不過是普通的合作關係,商業合作自然是以利益優先的,即便吳寫意從未真正踏入過商界,不過這個道理還是知道的。所以他會先拿出自己的誠意,因為他知道吳毅殊是個成功的商人,他不可能會放過這個好機會的。
“聽上去不錯,繼續說說看。”吳毅殊簡單的給了一句,讓人猜不透他到底是不是對他的話表示讚同。
“你有聽說過,邊拍邊播的電視劇製作形式嗎?”
“略有耳聞……”
不得不說這個吳寫意,想法還有點意思嘛……-
聽到吳寫意突然提到了這個,吳毅殊表情都稍稍變了變,靠著坐的不自覺的身子挺直了些。
“既然你對這種電視劇的拍攝模式有所了解,國外的電視劇大多是由電視台投資拍攝,在電視劇正式開拍前編劇無須寫出全部劇本,一部不到20集的電視劇,隻需寫出10集左右故事梗概和6集左右的劇本,開播前也隻製作出30%的完成片。開播一個半月或兩個月前編劇動手繼續寫作劇本,這種一邊寫劇本,一邊拍攝,一邊播出的“三邊”模式,是不少國家電視劇製作的主流模式。”
吳寫意簡單將自己的想法陳述了一遍。
“你的意思是,希望輝星娛樂以這樣的國內完全都沒有試用過的方式,來製作《清城》這部劇?”
“是的。”吳寫意頓了頓,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然後繼續說:“以這樣方式製作出來的電視劇,可以及時了解觀眾的收視狀態,及時掌握觀眾收視心理的變化,從而及時根據相關情況做出程度大小不同的調整,從而達到與市場需求保持同步。”
這是來之前吳寫意考慮了之後想出來很久的辦法,現在國內電視劇的製作審查環節還沒有後來那麼嚴格,《清城》的題材是絕對能過審的,而且以吳氏的能力,輝星娛樂想和電視台談合作,簡直是一件不費吹灰之力的事。加上《清城》的內容基本每個章節都能獨立成文,從內容上看《清城》改編成電視劇的確也很適合周播劇的模式。
總之怎麼想這都不會是一件虧本的買賣,現在就看吳毅殊是什麼樣的看法了。
“你怎麼就能保證,以這樣的方式製作《清城》,我就不會虧呢?而且據我所知,‘三邊’模式對編劇的要求很高,我也不能確定國內是否有編劇能接受的了這樣的製作模式。”
“我可以親自擔當編劇,我的書沒有人能比我更了解了,由我改編我的作品再合適不過了吧。”吳寫意這話說的自信滿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