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就等於有了一個上帝

俗話說:辦事不求人。不求人求……, 求神?求仙?求鬼?

有這樣一則故事:虔誠的佛教徒遇到了難事,去廟裏求拜觀音,卻發現觀音也在求拜自己,因為他也遇到了難事。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觀音做到了這一點,他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相信自己,就等於有了一個上帝。每個人都會遇到難事,那就要看你怎樣去解決這個難題。遇到了難事去求拜觀音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嗎?不可以,那樣做隻是給了自己一個心理安慰而已,那樣做問題並不能解決。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勇敢地麵對問題,並且要相信自己……自信。

不怕困難和不幸,必敢於正視它,蔑視它的人,在巨大的不幸麵前頭腦清醒,鬥誌倍增,隱伏在生命最深層的潛力在麵臨絕境時充分爆發出來,往往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還記得海倫嗎?她的雙眼從未見過光明,但她發明的盲文卻將千萬盲人引向春光明媚的世界;還記得保爾嗎?他的手幾乎不能用了,但他用自己的行為證明: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他們留給我們的是自信,是坦然,是敢於向自我挑戰、超越自我的精神!挑戰自我,才能重新評價自我,認真審視自我,深刻反省自我,不斷總結自我,從而更好的深化、發展、完善自我。挑戰自我,才能戰出信心,戰出實力,戰出經驗,才能經受磨煉和考驗,才能承擔更多的責任,鑄造更輝煌的人生!

機會和運氣不是每個人都有的,那麼,為什麼一些人可以在逆境中披荊斬棘的走出來?而另一種人,卻會在困難麵前倒下去,從此一蹶不振呢?更有甚者,甚至會走向自暴自棄,或者走向死亡。這樣的人是自私的,至少可以向世人證明他的懦弱。你不一定要相信自己,也許膜拜觀音隻是一種信念。但是,這種信念,卻會讓成功者走出布滿荊棘和辛酸的人生,從而得到他的幸福。但是,回過頭來,看看身後的懦夫吧!他隻配,也隻能夠在自己認為一望無際的痛苦之中沉淪下去,慢慢的失去所有的自信,走向滅亡。

成功的背麵是什麼

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我之所以總是向著陽光而立,是因為我不願讓人看到我身後的陰影。每一個成功者所經曆過的辛酸,隻有他自己知道。我們見到的是他們燦爛的笑容,可是誰知道笑容背後有多少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呢?

看雜技演員表演著奇妙絕倫的動作,並欣賞他們做動作時的滿臉笑意,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震撼。倘是我,會有勇氣獻身這門向自我挑戰、向極限挑戰的藝術嗎?會有驚人的毅力忍耐訓練的艱辛嗎?會不會半途而廢?能不能禁得起屢次的失敗所帶來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壓力……在這門絲毫不讓投機取巧占有市場的藝術麵前,恐怕我那愛偷懶的神經,早就讓我打退堂鼓了吧。

表演雜技,難免會有失誤的時候。我就親眼看到那個玩火把的青年不慎將火把掉在了地毯上,那個小女孩想把晃板上的勺子拋入頂在頭上的杯子裏也沒有成功。可是當他們繼續兢兢業業地重新表演時,觀眾報以比往常更熱烈的掌聲。我們知道,為了在台上不失誤,他們已經在台下盡了最大的努力,即使不小心失了手,他們仍然以寵辱不驚的心態更用心地表演,對觀眾負責。他們,仍然是成功者,他們的勇氣和藝德征服了觀眾。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成功是由苦苦的追求堆積而成。成功的背麵,是一籮筐的代價,再加一籮筐的代價。

人生

人生是各種不同的變故,循環不已的“A1和A2”組成的,“B1和B2”組成的,“C1和C2”組成的……

建功VS無為

人生就該像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說:“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於因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致於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是啊,難道人生不應是這樣的嗎?我們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界,轉眼間,也就將赤裸裸地回去吧,在來回的這一遭中,你是白白走過,還是在為自己留下一些光輝的痕跡: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呢?人,總是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就把現在所有的一切也都失掉了。貪求金錢、貪求享樂,這樣的人,是在逼自己跳入萬丈深淵,而不是在攀登理想的高峰。唯利是圖,簡直就是一種使人感到極端無恥,不可救藥的行為。有些人,哪怕是每分每秒,他都在過著有意義的生活,都在建功立業……人們也會因為完成了這個功績而享受到了無時不在的幸福。

苦VS樂

在人生的旅途中,盡管人人盼望歡樂,無人等待憂傷,但它們本是孿生姐妹,永遠伴隨在生活的舞台上,無論做什麼都是如此,我們學習知識也是如此。總為了那眼花繚亂的“數學算式”、撲朔迷離的“應用題”而嘔心瀝血;為了那令人頭痛的“背誦”、各式各樣的作文題而費盡心機。然而在另一端迎接著我們的則是一串快樂的“音碼”。這種“音碼”是無私的,是高貴的,是名副其實的,是可以在身旁盤桓不去的,更是什麼也無法代替的。

說VS做

有這麼一幅漫畫:從前有兩兄弟,當哥哥把一根小樹苗種在一片貧瘠的草地上時,弟弟譏諷說:“難種活!”當小樹苗活了,弟弟又說“難長大!”當小樹苗長大了後,弟弟又說“難開花!”當小樹開花後,弟弟又說“難結……”沒想到弟弟話還沒說完,果子就掉到了他的嘴裏。說與做二者比較,雖然做較困難,但隻要有心去做,“移山填海之難,必有成功之日”;但是,光會說別人,自己不做的話,“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不是嗎?所以,“切實去做,難事可成;光說不做,易事無成。”

還有“勤勞VS懶惰”、“珍惜VS破壞”、“誠實VS虛偽”……不也是我們走在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嗎?

人生的路線是由自己定的,可以往“東”,也可以往“西”,可以往“正”,就是不可以往“邪”。你是想遊戲人生、玩弄人生,還是想領悟人生,正確對待人生?

做人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關於成功,不同的人必然會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撈到了一官半職,便舉杯慶賀,誌得意滿;有人在某種機遇中獲得巨額財富,便財大氣粗、不可一世;有人在跟對手的一次爭鋒中取得勝利,便為自己的成功洋洋自得;有人在發表了一兩篇文章後,便以文學家的姿態出現在別人麵前;有人在和別人交往時,占了點兒便宜,便為自己的聰明叫好。但是,上麵所說諸種人所謂的成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隻有做人成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做人成功,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雖然風度翩翩、儀表堂堂,但他們追求起物質利益不擇手段,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可以求榮賣友,可以寡廉鮮恥;甚至吃喝嫖賭,無所不為,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還有一些人唯唯諾諾、見風使舵,為了攀上高枝,不惜以出賣人格,向世俗獻媚,不知人間有羞恥二字。這樣的人也許在生活中能獲得一些世俗的利益,但這能叫做成功嗎?即使他們到了令人矚目的位置,有一般人無法企及的生活水平,但由於他們的人格不值一提,隻能說明他們是一些如哲人所說的“享有快樂的豬”,不能說他們是成功者。由此可見,人生的成功,必須是首先做一個真正的人。

要做一個真正的人,其實並不難,一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二要有做人的誌氣。道德修養,是做人的根本,尤其在當今社會,能保持人格的獨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物役,不被喧囂的世俗浸染,不為勢力所動,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要有做人的誌氣,就是指君子有所不為,即使那些在世人的眼裏是有天大好處的東西,但由於不合自己的生活原則,也不為之所動,更不會在追名逐利的路途上如蠅逐臭、如蟻排兵。但是為了追求人生的真正價值,縱然是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辭。倘能如此,便可在成功的路上勇往直前。

做人成功,才能戰勝自己。評價人生,要看一個人在人生的逆境中或者在人生的重要關頭能否戰勝自己。人的一生不會一切都一帆風順,即使從表麵看不出某人在生活中有什麼曲折,但隻要細追究一下他們的心路曆程,也會發現其中充滿種種矛盾和鬥爭。成功者就是那些在生命的關鍵時刻能戰勝自己的人。北大教授季羨林先生在文革中,由於不堪忍受殘酷的折磨,便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已經寫好了遺書,隻剩下一死了,但在遊鬥之後,他改變了主意。他發現那麼殘酷的折磨都能忍受,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能讓人不能接受呢?芽於是,他便不再自尋短見了。他就這樣堅持了下來,文革後,他在學術上又煥發了青春,他的兩部字數最多的著作《糖史》和《彌勒會見記劇本》譯釋,便完成於文革之後,1992年,他還寫出了讓人們讚不絕口的《牛棚雜憶》。他是一個成功者,他的成就與他能戰勝自己不無關係。

也有一些人,不能說沒有名氣,但由於在人生的重要關頭,不能戰勝自己,雖然他們在某一方麵不能說不是個成功者,但畢竟因為人格的缺憾被曆史釘在了恥辱柱上。如汪精衛,如周作人,他們由於不能戰勝自己,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投敵叛國,成為千古罪人。其中的周作人,雖然在文學方麵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他隻能算做一個成名者,不能算作成功者。

做人成功,才能精神自由。做人,如果每天都夾著尾巴,唯別人馬首是瞻,喪失自我,這樣的人無論活得如何貌似瀟灑,由於他們的靈魂永遠跪著,這些人都永遠不會成功,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不去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真正取得成功。但有一些人,雖然他們的生活是清貧的,人生道路是艱辛的,遭遇是悲慘的,但他們為了追求自由而付出了代價。他們在清貧中擁有精神的自由,讓人高山仰止,他們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古代的如陶淵明、蘇東坡,一個不為五鬥米折腰,棄官還鄉;一個一生被貶,仕途屢躓。但他們的精神是自由的,他們是令人羨慕的能做到心靈放飛的人,現代如顧準、陳寅恪、王小波,顧和陳在風雨如晦的歲月裏,一個成為中國現代最清醒的人,一個在目盲足臏的情況下,以他的堅強意誌,寫出《柳如是別傳》等表達自己心靈放飛的作品。他們是成功者,是真正的成功者。

作為生活中的人,如果你運氣好,可以有權或者富有,可以在某一方麵對社會做出貢獻,但不能把權力和財富的獲得視為真正的成功,而應當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能戰勝自己的人,做一個能讓自己心靈放飛的人。如果你一生無權且貧困,也大可不必為自己的低賤而灰心喪氣,隻要你能保持著自己的精神自由,不斷在你生活的條件和環境下戰勝自己,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