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利用店鋪績效評估提升銷售管理水平(1)(1 / 3)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店鋪經營過程中,隻有以業績為依據,用科學係統的績效評估進行業績考評,才能使店鋪管理者認清自身的優劣勢,製定出行之有效的店鋪銷售管理策略,從而提升經營績效,最大化實現利用目標。

店鋪績效評估綜述

美國一項調查發現,全美國約有1/4~1/3的新設立店鋪在營業第一年就會被迫結束營業,而2/3左右的新店鋪在5年之內宣告倒閉,真正創業成功的隻有約1/3。而這1/3的成功者能夠獲得成功,並不是偶然的因素造成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比別的店鋪更注重績效評估。所以,店鋪經營過程中必須重視績效評估。

一、店鋪績效評估標準

績效評估標準必須建立在員工的能力所能達到的基礎上,因為達不到的標準除了沒有意義外,更會削弱員工的士氣,產生相反的效果。合理而且具有挑戰性的績效標準,一方麵可以配合營業競賽激勵員工達到;另一方麵,可激發店鋪工作人員的潛力以提高績效。

科學合理的績效評估標準具有以下特征:

(一)具體而且可衡量

具體和可衡量的績效評估標準能夠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績效評估標準必須能加以數量化,無法數量化的標準在審核時,會引起不必要的困擾及爭端,如果曾做過是以個人意見或以經驗來衡量,結果一定會因為不容易計算而使員工產生不信任感。備有明確的期間限製的績效評估標準應該附帶明確的記錄期間,以便提供評估審核。實際工作中常常以每個月的銷售額作為績效評估的標準,這樣做有兩大優點:一是可以對以前同時間的數字進行比較;二是可以有效調整未來同時期預算。

(二)獲得雙方認可

為保證績效評估標準的有效性,績效評估標準必須經過高階管理者、績效審核者及店鋪執行主管的共同調整,沒有經過雙方同意的績效評估標準會減低它的效果。高階主管的意見容易忽略執行細節與實施的困難,而營業部門所提議的績效評估標準往往忽視企業的整體需求,所以一定要綜合雙方的意見,尋求兼顧雙方的平衡點。

(三)具有靈活性

績效評估標準的靈活性是指績效評估標準必須能配合企業改變進行適當的調整。例如,針對新通路的擴展,原有的績效評估標準必須能配合新通路的特性,這就需要對原有績效評估標準進行調整。

(四)便於計算

績效評估標準應該是通俗易懂的,這樣才便於計算。如果是牽涉到獎金,則必須有一個簡單的公式,以減少因為計算困難所產生的糾紛,這樣有助於持續改善經營績效。此外,績效標準必須要能對下一次的評估有對比的效果,這樣才能意義。如果沒有持續比較的功能,隻能適用於專案類的特殊事件,則並不適合一般的營運績效評估。績效項目的評估必須容易理解,且計算方式固定,並能反映實際,不受外部條件影響。

二、店鋪績效評估指標

店鋪要想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對經營績效進行評估,而評估須建立各項經營數據模式及經營指標。經營績效評估的指標主要分為安全性、收益性、發展性及效率性指標四個方麵。

(一)安全性評估指標

安全性評估指標的計算都來自負債表,其計算項目如下: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主要用來評價店鋪償付短期債務的能力。流動比率越高,代表店鋪償付短期債務的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

其計算公式如下: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流動比率的參考標準一般是在100%~200%之間。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是速動資產總額與流動負債總額的比率。所謂速動資產,是指現金、有價證券、應收票據以及應收賬款等變動性較大的流動資金,不含變動性較小的存貨以及預付費用。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3負債比率

負債比率是指負債總額與淨值的比率,它代表償付長期債務的能力。其計算公式如下:

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負債比率若大於1,債權人所負的風險就比較高,負債比率的一般參考標準是10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