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空中飛行的陸戰武器(2 / 2)

飛行坦克

20世紀30年代後期,蘇聯加緊研製各種新式武器裝備。“飛行坦克”便是其中一種新的奇特兵器。蘇軍認為,一旦坦克空運到很遠的地方對敵作戰,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坦克如果單由運輸機空投的話,無法同時搭載乘員,會造成人與坦克分離,不利於坦克迅速投入作戰。最後,蘇軍想到了滑翔機與坦克的結合,這就是後來“非驢非馬”的“飛行坦克”。該飛機下裝有運載坦克的吊架,供運載重3.5噸的T-37A輕型坦克。當飛機抵達目標上空時,由一個直徑30米的圓頂形大型降落傘掛住坦克實施空降,以使坦克快速機動,達到戰役戰術的突然性。盡管蘇聯人的這一舉動引起世界許多國家的關注,但效果卻不理想。二戰中,為了遠距離快速打擊德國法西斯,蘇聯紅軍曾試圖為地麵行駛的坦克插上翅膀,使之成為能夠飛越千山萬水的“飛行坦克”。然而,由於技術的限製,“飛行坦克”最終未能投入實戰。 1941年,蘇聯人終於研製成功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飛行坦克——安東諾夫雙翼加尾翼式滑翔機坦克A-40,這是一種帶飛翼的坦克,它實際上是坦克與登陸滑翔機相結合的混合體。設計師安東諾夫選用了一種機翼很大的滑翔機,尾翼采用雙龍架,能攜帶T-60輕型坦克,從1942年4月開始,該飛行坦克進入試驗階段,8月試製成功,並在莫斯科機場進行了一係列的試飛試驗。英國著名的坦克設計師克裏斯蒂也曾著手空降坦克的研究,當時,他在重5噸的雙人輕型坦克上安裝了具有雙翼的飛機外殼,前部裝螺旋槳,後部裝十字形尾翼,起飛時,當車輪幫助坦克把速度提高到時速120千米/小時至125千米/小時,這種飛行坦克便可以騰空而起,當時的設計規定,該飛行坦克在起飛前最初滑行的70~80米距離上,坦克發動機直接帶動飛機螺旋槳高速旋轉而產生強大推力,使飛行坦克像普通飛機一樣得到加速,接著繼續加速跑完100米左右,飛行坦克便達到像飛機一樣的起飛速度。經過一段空中飛行後,該飛行坦克采用可起伏移動的履帶起落架,從而能夠降落在複雜地形戰場上。飛行坦克著陸後,飛行員通過操縱係統將其機翼和尾翼收攏起來,即成為一輛與普通坦克作戰效能相似的坦克,這時,飛行員又成了坦克駕駛員。目前,美軍研製的飛行悍馬綽號為“變形金剛”。它不僅像軍用悍馬汽車一樣擁有裝甲車門、防彈玻璃和結實的車身,車身上還將裝備可折疊機翼和直升機式螺旋槳,使其既能在路麵上像汽車一樣正常行駛,也能在打開折疊機翼和螺旋槳後垂直飛向空中。根據五角大樓的設計要求,“飛行悍馬”必須是全機械和電腦控製,這意味著它能在空中“自動飛行”,不需要任何駕駛員或飛行員進行操縱,士兵完全能夠騰出手來進行空中巡邏或執行作戰任務。

【責任編輯】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