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最美的書之色彩
理論
作者:黃穎宜
摘要 本文通過研究2014年入選2本“世界最美的書”和22本“中國最美的書”獲獎作品,圖表解析2014年最美的書色彩比例,並做出書籍色彩特征分析。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創作出色彩最美的書籍。
關鍵詞 最美的書 色彩設計 書卷氣 文化特征
每年在萊比錫舉辦的“世界最美的書”評選活動,由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德國國家圖書館和萊比錫市政府聯合舉辦,反映了當今世界書籍藝術的最高水平。“最美的書”的評選在中國已經開展了十二年,總會有一些獲獎讓讀者愛不釋手,引發共鳴並給予文本新的詮釋。中國最美的書不僅拉開了中國書籍之美的視覺旅程,也向成千上萬的讀者傳遞了嶄新的書籍設計理念。“中國最美的書”的評比不僅僅是中國國內書籍裝幀設計的一項評比活動,同時它也是將中國最美的書推向世界的一座橋梁,“中國最美的書”是以品牌化的概念向世界展現中國最優秀的書籍設裝幀設計。
一、看二零一四最美的書
2014“世界最美的書”評選近日在德國萊比錫揭曉。由“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會選送的兩部作品《劉小東在和田·新疆新觀察》和《2010-2012中國最美的書》分別榮獲銅獎和榮譽獎。這也是我國圖書參評該獎以來第一次同時獲得兩個獎項。2014年度“中國最美的書”評選主辦方共收到來自全國的參評圖書353部,最終22部圖書作品榮膺該稱號:《穿越火焰》《第九夜》《幹淨的錯誤》《江蘇植物誌(卷2)》《京都曆史事件簿》《跨超本(紅樓夢)》《來自洪衛的禮物》《樂舞敦煌》《漫遊花園詩歌》《囊括萬殊裁成一相:中國漢字“六體書”藝術》《上海書籍設計師作品集》《匠心隨筆——牛腿》《逝者如渡渡》《天衢丹闕:老北京風物圖卷》《湘夫人的情詩》《雪山人家的故事》《黟縣百工》《遺忘海》《藝術是生命的密碼》《郵票上的毛澤東》《羽毛》《在紫禁城》。
最美的書評選標準不僅強調書籍整體的藝術氛圍,更強調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書籍的設計形式為書籍內容服務,圖像、文字、色彩之間和諧相處,並在印刷、裝訂等製作工藝上達到完美的統一,從而體現文化的傳承。用最美的形式創造性地表現內容,達到文本內涵和精神的統一境界。從多元的視角觀察中國書籍設計,正像呂敬人老師說的:書稿必須經過編輯反複打磨,要有設計思想的注入。而色彩就是最最吸引人也是最直觀的心理體驗。
二、二零一四最美的書色彩之美
色彩是書籍整體設計的表現要素,設計精良的書籍離不開合理而統一的色彩設計。色彩是最先也是最持久地影響瀏覽者對書籍印象的因素,很多書籍以其成功的色彩搭配令人過目不忘。色彩所表現的情感與內涵也會影響讀者從感官到理性思維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色彩是形成有效的書籍氣氛、書籍風格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色彩運用能夠更為有效地突出書籍的邏輯組織結構和信息內容本身,並且通過視覺引導改善用戶閱讀體驗。所以色彩的渲染與襯托是有效傳遞給讀者的重要視覺元素,它的選擇和組織直接影響信息傳達的有效性和可視性,亦可以增強信息識別、傳達、利用的效率。
餘秉楠老師曾說過:書籍設計不是簡單的畫封麵或者插圖,而是整體的設計。所以書籍色彩的分析不再是局限於單本書,而是獲獎作品的整體色彩分析;不再局限於封麵的色彩提煉,更有了扉頁和環襯和護封的配合,以及內頁插圖、紙色和裝訂線的參與。最美的書不再是單調的黑白,加入了設計師在閱讀文本後理解的色彩視覺轉換。
小馬哥+橙子設計的《劉小東在和田&新疆新觀察》,深沉穩重的黑色封麵和淺咖啡內頁,極色與對比色黃色係的經典組合,使戈壁的溫度和泥沙的氣息愈加濃鬱。由劉曉翔所設計《2010-2012中國最美的書》,以三聯折的閱讀方式,對圖像精心的拍攝呈現了書籍最本真的色彩和書籍的裝訂狀態,帶給讀者“開卷有益”的白色聯想空間。使其極具典雅的書卷氣和明朗的現代氣息。
記憶深處的白和逝去的藍海——《遺忘海》在封麵中采用了純白色,將“記憶”和“遺忘”的理解,在凹凸的自然淡化中若隱若現,白得純淨與適合。打開書便發現濃鬱的鈷藍,藍印紙與反白的手寫字體形成鮮明對比,保存著拓印和曆史漸漸逝去的味道。讓人聯想到被海水浸泡——引人注目的遺忘。留白充分,令人遐想,讓渴望寧靜、尋找內心世界的人流連忘返。順應自然特性而展開的這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感受最終提供給讀者的是悠然自得、寧靜致遠,讓人感受閱讀語境中的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