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你們那個軍事上的事情,不要拿到我們研究部來談。 Ww W COM”袁複禮見秦漢越越遠,趕緊把話題拉回來。
“嗯嗯。您!”對這些知識份子,秦漢一直很尊重,必竟他們這些殺坯隻會破壞,不會建設。
“那好,既然人都齊了,那我就先一下。”袁複禮理了理手裏的資料,抬頭掃了眾人一眼,道。
會議一直持續了大概個時左右才結束,其中大部分時間是討論未來的展問題。
長靖縣太了,根本就容納不了煉鋼廠、煉銅廠、兵工廠等等一係列的生產廠。
一是能源供應問題,的縣城根本就保障不了這麼多廠子的電力供應,而且縣城的能源主要也是來自大同的電廠,如此長距離的電能輸送必然會產生一部分的電力損耗,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工廠放在大同附近。
第二個問題就是工人的問題,縣城不能提供更多的生產工人。長靖縣是農業縣,除了住在縣城裏的,其它周邊都是務農為主。
而縣城裏的居民也不可能全部都出來到工廠上班,如果把工廠建在長靖,獨立師將要麵對的就是缺乏大量的生產工人。
一個個弊端被例舉出來,將秦漢剛開始的計劃徹底的粉碎掉了。
人力的缺乏是未來展將要麵對的一個重要問題,無論秦漢想什麼辦法,都無法繞過去。
這個時代的人講的是故土難離,就是給再好的條件,人們也不會放棄掉自己家裏那一畝三分地。
最終秦漢也不得不無奈的點頭同意將所有生產工廠都建在大同。
常言的好,領導動動嘴,下麵跑斷腿。
決議通過了,搬遷工作也落實了下去。
研究基地依舊放在長靖縣的大山裏,各種已經搞好的機床、設備卻被裝上了卡車,日夜不停的向大同運過去。
現在的大同雖然新廠沒有建起來,但是一些老廠還存在,至少有兩家以前日本人控製的鋼鐵廠,和煉銅廠。
必竟日本人要在中國修建鐵路等基礎設施,總不能把礦石運走,煉好之後再運回來。
整整半個月時間,在原獨立團三營快要累吐血的情況下,總算是把生產機械全都搬到了大同。
而大同的收編工作也進行到了最後階段,人員不光得到了補充,而且又有了編的趨勢。
當秦漢跟著最後一批物資到了大同的時候,馬樹仁帶著一個很眼熟的中年人將他接進了指揮部。
“秦,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劉將軍,總部派來指導我們工作的。”剛剛進屋,馬樹仁就拉著秦漢介紹道。
“劉?劉!”麵對著劉姓中年人,一個熟悉的名子閃過秦漢的大腦,讓他的眼睛瞬間就大了一圈,整個人就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樣站在原地。
“看樣子,秦同誌是認識我嘍!”帶著一絲笑意,馬樹仁口中的劉將軍對老馬道。
“我就秦是個百事通,整個抗日戰場上他不認識的人還真不多。”馬樹仁很熟悉的和劉姓將軍開著玩笑,看樣子他們已經接觸過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