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評審進行的同時,這次學校評審也在暗中進行著。
學校評審的規矩,其實和第一次的散文比賽差不太多,評審老師和之前一樣是七名,班底也幾乎是之前的那批人。
當然,第一批的李老師和謝老師不在了,而換成了山老師和杜老師。
由於學生評審的速度過慢,所以學校評審這邊也放慢了速度,盡量和那邊的速度保持一致。
在這次學校評審的初審結束後,七位老師索性就沒有進行終審了,而等到了今天,才開始了終審。
此時在評審進行的辦公室內。
“這次很不妙啊!”王老師眉頭緊鎖,看著進入終審的二十份稿子。
終審的任務,是從這二十份稿子中,評選出五份入圍作。
“不妙,是哪裏不妙呢?”何老師笑道,“初審的評審方式,我們是十分嚴格的,用了四名老師的交叉評審,隻有三名老師的點頭才能通過初審呢!”
這次評審,比起上次的散文評審複雜的多,這也寓意著校方在這類比賽上更加重視。
孔老師苦笑,“何老師,這次不妙的地方,不是在於初審,而是在於終審啊!”
“有什麼玄機嗎?”山老師問道。
“山老師你可能對一年級學生了解的不多。”王老師苦笑,“我們一年級中,論文學資質,最優秀的應當是粱安寧、舒玉龍、汪冠、祝州、從秋月,以及湯文這六個學生,而這次短篇小說比賽,校方是允許兩邊分開投稿的,這也導致,他們很可能同時投了一方。”
“也就是說,兩方投稿的高手並不均衡,有可能一方實力強的多,而另外一方水分就很大了。”孔老師也無奈。
“難道這些學生不會兩方投稿嗎?”山老師好奇道。
“據我們目前統治,這六名學生,全部都隻投了一次稿子。”王老師道,“而且很不幸的是……”
“難道六名學生都走的是校方投稿?”杜老師也挺驚訝。
“那倒沒有。”溫老師搖頭道,“但是,雖然不是六名一起,但卻是五名一起啊!”
“除了五班的祝州之外,其他五名學生,都走的是校方投稿。”王老師指了指要進行終審的一疊稿子,“他們的作品,也同樣在這批待審的稿子之中。”
說到這件事上,知情的老師們臉色都不太好看。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各班的老師,沒有提前暗示他們一下?”山老師問道,像這樣的情況,往屆也很少會發生的。
“或許都提醒了,不過他們依然這麼選擇。”王老師道,“這幾名學生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驕傲,他們都知道,學校評審才是最大的舞台,自然不願意將自己的作品放在小的舞台上,最終也造成了如此不好的結果。”
“其實也無所謂吧!”杜老師問道,“恰好參賽的是五名,那麼恰好入圍的也是五名,如果這五人的作品很優秀,他們同時占據入圍的一個名額就好了。”
“哪裏有那麼簡單啊!”溫老師否定道,“先不說有些學生隱藏了才華和實力,至少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點,這五名才華橫溢的學生,未必在短篇小說上都擅長。”
“根據我們以前的情報來看。”王老師又道,“真正有資格參加校方投稿,並保證能入圍的,隻有七班的粱安寧和二班的舒玉龍。至於其他三人,都有被刷下去的可能性。”
“說來諷刺的是,哪怕其他三人真的被刷下去了,但他們的作品放在學生評審上,是絕對能夠入圍的。”孔老師道。
眾老師說了不少的廢話,也終於開始了這次終審。
在正式評審之前,王老師依然有話要說,“終審的規則,和以前評審的方式類似,不過我想要說的是,我想將兩份作品單獨選出來,作為入圍候選,就不需要仔細進行終審了。”
“為什麼?”何老師問道。
“水準和普通作品差距太大了。”王老師道,“其中,粱安寧的‘嚐試’和舒玉龍的‘木偶’,我之前單獨評審過了,質量十分優秀,別說這次入圍前五,就算是全年級的評點中入圍前三也沒問題,所以不必再進行繁雜的終審。”
“這樣是否有失公平?”山老師詢問道。
“不會有失公平。”孔老師道,“在終審過程中,我不會覺得還有人作品比他們更優秀,如果能找出來,那麼剔除他們的入圍名單也不為過。”
說起來,哪怕真能找出一篇作品比這兩人更優秀的,可是要找出三篇以上,是絕對不可能的。
“其他優秀學生的作品,王老師也看過了嗎?”溫老師好奇道。
王老師搖頭道,“並沒有,我隻看過粱安寧和舒玉龍的作品。”
在一年級的文學天才中,王老師心中也隱隱有一個排名,他所認為的排名是粱安寧第一,舒玉龍第二,祝州和汪冠並列第三,從秋月第四,而湯文排在最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