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1)(1 / 1)

“在中國社會主義製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習總書記強調,實行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要求我們在治國理政時在人民內部各方麵進行廣泛商量。我們要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製度化發展。

政從“正”來。政策的公信度、執行力和權威性取決於是否反映了民心所向。“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如何順應民心所向?唯有商量。習總書記深刻論述的“商量觀”,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實踐性、指導性,是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豐富和深化,是新時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行動綱領。

商量就是交換意見、商討切磋。《周易》有句:“商兌未寧,介疾有喜。”大意是說商討還沒有達成共識,但矛盾已趨彌合。“兼聽齊明,則天下歸之”“君子和而不同”“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商量辦事,浸潤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政治智慧。正如習總書記所指出的:“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天下為公、兼容並蓄、求同存異等優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後中國政治發展的現實進程,源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源自新中國成立後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政治製度上共同實現的偉大創造,源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政治體製上的不斷創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製度基礎。”植根於中華優秀文化土壤的中國共產黨人,正是緊緊依靠協商民主、商量辦事,團結起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不同時期,戰勝了一次又一次挑戰,始終站在時代前列。

“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即便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時期,連吃穿都要自給自足的延安成了全國人民心中的“聖地”。不同家庭出身、不同社會階層,乃至不同政治信仰的人們以奔赴延安為豪。這當中,協商民主的強大魅力就是支柱之一。其結果便是“延安打敗西安”,中國共產黨人以這場偉大的預演拉開了民主建國的序幕,為共和國的協商建國理論乃至政治協商製度積累了豐富經驗。

“有事多和群眾商量”,這是56年前毛澤東同誌在廣東農村調研時的一句名言。我們黨的曆代領導人都繼承和弘揚了民主協商這一強大思想武器,使“商量”成為中國土壤上開出的絢麗的製度之花。正如專家所說,在中國,協商民主不僅是政治層麵的製度安排,而且也是經濟和社會層麵的製度安排。中國超大型的人口規模、超廣闊的疆域國土,意味著中國需要更具包容性和整合力的民主製度。自古希臘開始,人類社會一直不停地探索最適合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民主政治製度體係。今天,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人類在民主製度探索中提供的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新路徑。

圖:9月21日,習近平出席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