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聽了暗自心驚,自討:這人自稱是尹誌平,但據說此人當年在重陽宮大戰的時候因為替小龍女挨了金輪法王一擊而當場斃命,怎麼今日卻又稱“老道”呢?是了,想必當日此人後來又得到某位高人的相救而活了下來,今日自稱“老道”卻也在理。中原武林中古怪人物多不勝數,死人變活也是見怪不怪。
眾人本來目不視物耳不聽聲,個個慌張異常,憑空好不容易聽到這樣一句人聲,於是個個不由得心中一喜,覺得有了依托,忽必烈也不例外。他雖自小便是膽色過人,但身處這等境地卻也忍不住慌張起來。聽到這裏突然有了人聲,忽必烈於是定了定神,拱手道:“原來是尹誌平仙長駕臨,既然仙長如此發話,那麼本汗自當一切照辦,不敢有違!”他知道自己根本就聽不見自己的聲音,但想既然這個道士有如此神通,自然能聽得見從自己口中蹦出來的每個字。
果然,隻聽尹誌平嗬嗬笑道:“自貧道被困黃石陣至今,算起來也有四十五年了。當年老道一心跟隨家師長春真人丘處機道長,弘揚我道家學說,想當初可算是風光無限了,隻可惜,唉……”
聽到尹誌平這樣一說,忽必烈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此人說他被困石陣有四十五年,想來這石陣並不是此人所布置,這倒是奇了。更為奇怪的是這個自稱是尹誌平的人說是困在石陣中四十五年,那麼當年全真教第三代首席大弟子又是誰?突然,他不由得拍了一下腦袋,心中暗叫:這人定是在招搖撞騙,昨日被郭襄漫天過海以至於丟失了殺掉郭靖的最好機會,這人卻又故技重施。不過郭襄是以虛擊實,意在轉移對手視線,好乘虛而入,救走郭靖。但今日此人明明實力過人,何以……
忽必烈自顧思索著,卻聽尹誌平淡淡道:“你心中道當年重陽宮中明明出現一個馳騁江湖的青年才俊,全真教第三代首席大弟子尹誌平,而那個尹誌平明明喪生人間,何以今日又憑空冒出另外一個尹誌平來。不錯,當年的尹誌平的確已經不在人間,但我和他之間沒有一個是真一個是假之說。”
原來五十年前尹誌平師從長春真人丘處機之後,並不像乃師一樣喜愛打抱不平,崇尚武學,而是清心寡欲,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尹誌平當日辭別家鄉,求藝終南山本意隻是為了從此不再染指人世,罷別世間恩怨情仇。丘處機雖是個出家人,但成天頭腦中想的都是國仇家恨,尹誌平如此看破紅塵自然不合他的脾氣,但想到出家人本當如此,看到徒弟飄飄然如神仙下凡的樣子,倒也對這個弟子由心底生出敬意。
後來機緣巧合,尹誌平由重陽真人遺物中得到古卷一紙,其中所含的無形變幻之術叫人歎為觀止。尹誌平見了,當時也並不如何在意,隻是暗暗將紙卷中所寫內容熟記於心。後來金元大舉南侵,金、西夏、大理、吐蕃、大宋、元多國之間的戰火愈演愈烈。丘處機忿世嫉俗之下率全真教弟子幫助大宋政府北方對抗敵國。尹誌平一來實在不願意理會這等俗事,二來自己本來就是金國子民,要是和師傅一樣一心向宋卻也不合理。思索再三他便想著離開全真教,自立門戶。
可算是造化弄人,當日尹誌平離開全真教,來到一處荒野,突然見到一個與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露天討飯,他於是心想:師傅對我向來不薄,今日我就此不辭而別,他老人家若是不知道我是離開了全真教,肯定以為我失蹤了而擔盡了心;就算知道我此行不再回去,他也定然傷心的很。既然今日遇到如此和我長的一樣的人,與其讓他常年乞討,倒不如引他拜在全真門下,代替我孝敬師傅他老人家。
想到這裏,尹誌平遂收了這個徒弟,給他起名為尹誌平,遣他上終南山侍奉丘處機左右。想到當日在紙卷中所見到的石陣布置之法,他心中突然開竅:當今世間大亂,那有片寸寧土讓我清修。這荒野地廣人稀,布下石陣後我入陣中便可不再見世間之人了。
這黃石陣看似平淡無奇,卻也玄機深藏。擺下此陣之後,擺陣的人便從此出不來了,除非遇到真龍入陣。黃石陣並不是無從破起,要破陣的話必須是被困於陣中的布陣之人遇到真龍天子,否則的話便無可破起。但一般真命天子都在皇宮中輕易不出來,更不用說來到這等荒無人煙的地方了。尹誌平當日自困此陣的時候就沒打算再出來,想不到四十五年之後,他還是能夠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