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商品經營管理和決策(3)(1 / 3)

(三)商品銷售管理的任務

商品銷售可以說是商品經營活動的中心環節,因為它是社會再生產順利循環周轉的重要保證,如果商品銷售實現不了,那麼社會再生產的消費環節也就無法實現,接下來的生產過程就無法進行。另外,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而商品的銷售正是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重要手段;而且商品的銷售也是實現商業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的保證,所以商品銷售是企業商品經營過程中的中心環節。

既然商品銷售是商品經營活動的中心環節,商品銷售管理也就成為商品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中心環節,經營過程中的其他管理活動都要圍繞商品銷售管理進行。商品銷售管理的具體任包括:

1.製定有效的商品銷售計劃,並對計劃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製定商品銷售計劃之前首先要對企業自身的情況有一個全麵的了解和正確的判斷,使計劃既要立足於企業經營能力的基礎上,又要滿足和適應市場的消費需求,並且還要保證銷售計劃與其他管理計劃的協調統一。另外,當計劃製定好之後,要圍繞計劃安排企業各項的商品銷售活動,將商品銷售計劃中的銷售數量、銷售品種、銷售利潤等落實到個人和部門,從而保證商品銷售的順利進行。

2.製定商品促銷措施,開拓市場擴大銷售

商品銷售是通過市場最終實現的,所以要想更好的組織銷售工作就必須及時了解各種市場信息,掌握最新的市場消費動向,然後製定具有針對性的銷售促銷計劃,保證銷售任務的完成。因為商品能否銷售出去,除了質量、適銷對路這些關鍵環節之外,還要考慮商品的宣傳效應,做好促銷宣傳,“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商品銷售的促銷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促銷策略就是商業企業把商品或服務向廣大消費者宣傳、推薦,從而刺激消費者購買心理和購買行為的產生,擴大商品銷售的活動。具體說來,商品的促銷措施就是要通過廣告宣傳、代銷試銷等活動來進行。當然,商品銷售管理還要考慮各種促銷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隻有這樣才能用最少的資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3.搞好銷售商品質量和售後服務管理,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信譽度

一個企業進行商品經營不僅僅是把商品銷售出去就終結的,還要考慮其銷售的商品質量是否能夠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是否有假冒偽劣商品流入市場,是否有完善的售後服務管理來延續商品的銷售。所以,對商品銷售質量和銷售服務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它主要包括:銷售商品質量的檢查,如對銷售的商品質量做出各種管理規定,防止假冒偽劣商品進入消費領域等;銷售服務態度,如企業有關服務態度方麵的各項規定等;服務項目,如各種便利消費者購物的舒適環境和設備等。這就需要在商品經營管理過程中確定服務項目,組織並且實施這些項目,最終還要檢查各個服務項目的落實情況。

4.做好商品銷售效益的核算,搞好商品銷售效益的管理

商品銷售不僅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還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商品銷售效益的管理就是對考核項目的製定、考核指標的確定、實際完成情況的檢查以及兌現獎懲等。每個商業企業由於各自情況的不同,在製定相應的考核項目和指標時都會有所不同,但一般情況下都會采用銷售額、利潤額等指標。

通過建立這種以銷售管理為中心的理念,以銷售管理帶動整個商品經營管理活動,可以促進整個商業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終實現商品經營活動的目標。

綜上所述,商品經營全過程的管理就是對采購、儲運、銷售的綜合管理,這是現代商品經營管理的重要特征。它把整個商品經營過程既作為一個係統對待,同時又根據不同的環節采取不同的管理任務和辦法,從而使得商品經營過程順利完成,商業企業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伴隨現代科學管理技術的不斷發展,商品經營管理任務的實現手段也會越來也科學化。

三、商品經營成果分析和評價方法

(一)商品經營成果分析

對商品經營成果進行分析不僅是商品經營管理的主要核心任務,同時也是判斷商品經營管理工作質量好壞以及商品經營活動業績的重要標誌,這是對商品經營成果的一個綜合評價。正確的對商業企業的經營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有利於企業全麵了解自身的發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改善企業的經營狀況,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商品經營成果其實就是商品經營的經濟效益。所謂經濟效益一般來說就是指在經濟活動中,勞動成果與勞動消耗之間的比較即所謂的所得與所費的比較。當所得大於所費時,就是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否則經濟效益就較差。商品經營成果的分析就是要將商業企業的經營成果(銷售額或利潤額)同勞動消耗、資源占用等所費的比較,從而對商業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管理活動的結果做出正確評價,為今後的發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