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從來沒有安於現狀。比爾·蓋茨也決不會讓微軟永遠吃BASIC和DOS的老底。
微軟通過大膽地采用快速的產品淘汰策略,認清市場趨勢,適時地引進新產品及淘汰舊產品,始終保持著對市場的主導控製權,這正是微軟成功的關鍵。
微軟的產品一直在不斷更新,並不時地有重大突破。盡管這不過是將漸進的革新進行包裝,但這種重大變化使老產品已顯陳舊。有時重大的革新形成一種不斷新陳代謝的機製,使競爭對手很少有機會能對市場的主導者構成威脅。它還遵循著某種不同尋常的戰略原則:主導型企業一般不願因引進新產品而使其現有產品的銷售量減少。
與此同時,微軟在不斷整合、嫁接、重組並簡化其產品。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以同時擁有多種過去一度是相互分離功能的產品為主進入新的市場,並使產品更廣泛地走向廣大用戶。這種競爭和革新模式,使微軟的影響力擴展到包括計算機初學者及家庭消費者的規模巨大的市場上。
同樣,這一戰略也並非微軟所獨創。VCR生產商已經使其產品結合了電視機的功能,並使VCR和攝像、放像機特別易於使用。微軟現在的做法與蘋果公司十年前的做法類似:蘋果公司在麥金托什計算機集成了不同的應用軟件,使其易於使用,而且它還不斷提供新的軟件產品,甚至是聯機服務。任天堂、世嘉、索尼和其他家用電子企業也正在擴展其錄像機、遊戲機的功能。電話、有線電視和無線電通信公司都在為其網絡開發新的用途,從而使其影響力擴展到新的市場。微軟正在做同樣的事情:維持現有的技術和產品,同時又在新產品開發方麵顯示出非凡的能力。它正在通過創造產品間的互相聯係和利用廣大消費者網絡來進入新的而又相互關聯的大規模的市場。
微軟的產品之所以能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斷地推出新產品,並對舊產品進行功能方麵的革新。
微軟對於落後於社會的產品在淘汰機製方麵是毫不手軟的。他們一向主張自己的產品要由自己的新產品來淘汰。正是這一理念的指導,微軟的員工們才大膽地進行著產品功能的缺點改進,提出適應客戶需要的改進要求。
不斷淘汰自己的產品,是微軟公司的成功秘訣之一。微軟建立了一個迅速淘汰舊產品的機製,使舊產品自我淘汰,實行“安樂死”,從而掌握主動權。微軟在開發方麵投入了巨資:1999年,財政投入研發的資金為29.7億美元,2000年,財政年度投入研發的資金為37.75億美元。2000年比1999年投入研發的資金增長27%。這些投資保證了微軟產品的升級換代,直接影響到客戶對微軟主流產品的認可和對新產品的接受。
微軟產品淘汰策略的成功特色是:方便易用,並且在功能方麵不斷推陳出新。
微軟軟件的用戶都有這樣的體會,微軟軟件產品的版本更新後速度更快,而且,通常舊版本的文件還能夠在新版本中使用。因此,用戶無須學習如何使用新軟件,微軟的產品與其他公司的產品相比,更為簡捷、好用。
例如,微軟的文字處理軟件Word,無論是在Windows操作係統還是麥金托什計算機上,都采用相同的使用者界麵,而且微軟推出的程序語言工具,具有方便好用的特點和優異的糾錯能力。
在功能方麵,微軟通過對產品的不斷擴充,提供各種各樣的新功能。如微軟的Windows係統,當初為了取代DOS操作係統,提供好用的界麵工具,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支持多媒體、網絡、遊戲等功能的超級軟件平台;微軟的文字處理軟件Word,甚至還加入了對互聯網絡的支持功能,用戶可以利用最新的Word軟件,設計圖文並茂的電子網頁。當年,IBM公司與惠普公司便是因為放不下大中型商用計算機市場,而延緩個人計算機事業部的軟硬件開發,使得英特爾公司與微軟得以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