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保持不斷學習的動力(1 / 2)

微軟大部分成功建立在競爭對手所犯的錯誤上,比爾·蓋茨在這方麵實在是太幸運了。但他清楚地知道,他當然不能指望對手犯錯,因為別人不會永遠讓他有機可乘。

比爾·蓋茨的特殊才能在於他既能避免躍進別人掉進的陷進裏,同時又能利用對手犯錯的機會。在IT產業裏,曾經有無數個強大的公司徹底倒下。迄今為止,比爾·蓋茨的旅程記錄良好,這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許多方麵,比爾·蓋茨與其他計算機業的領導人的區別在於他對這一行業的熱愛。盡管他獲得了巨大成功,聲名顯赫,富可敵國,但比爾·蓋茨還是一如既往地全心投入微軟的事業中來。他既具有分析家的頭腦,又有對科技的激情。這就意味著他能不斷地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從而抓住下一個降臨的機遇。微軟公司的員工在技術方麵從不故步自封,這使比爾·蓋茨與他的員工時刻準備好了迎接新的挑戰。

比爾·蓋茨深知,工作壓力使他無法深入思考問題,更無法做全盤的統籌。因此,他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時間,遠離辦公室。“一年有兩次,我會外出過”思考周。“在這段時間,我閱讀書籍及其他資料。我的同僚相信,我應該瞧瞧這些資料,掌握最新趨勢。這些資料,包括探究計算機科學未開拓領域的博士論文等。”

比爾·蓋茨的“思考周”在計算機行業聞名遐邇,每次比爾·蓋茨在“思考周”之後,微軟總會有驚人的突破之舉。據說,著名的。NET戰略就是他在“思考周”過程中產生的靈感。

從20世紀80年代起,比爾·蓋茨都要進行每年兩次、每次為期一周的“思考周”。在這一周的時間裏,他會把自己關在太平洋西北岸一處臨水別墅中,閉門謝客,拒絕和包括自己家人在內的任何人見麵,這一周他所要做的就是遠離塵囂,凝神思考科技業的未來,然後把所思所想傳遍整個微軟帝國。

最初,這個習慣本來是為了安安靜靜不受打擾地陪伴祖母一周,同時為自己留出一定的時間讀讀書,充充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爾·蓋茨的閉關已經不再是一種休息方式,而是一種高效率的工作學習模式,且這個“思考周”的影響也越來越大。1995年,比爾·蓋茨寫出了享譽全球的論文——《互聯網浪潮》(The Internet Tidal Wave),帶領微軟開發出了最終擊敗網景的IE瀏覽器。微軟Tablet PC、各種應用軟件、網絡遊戲業務等都是比爾·蓋茨閉關思考結出的碩果。

在這周無人打擾的時間裏,比爾·蓋茨的工作效率高得驚人。在他首次接受記者拜訪的“思考周”中,前四天已經審閱了56份報告,有時工作甚至超過18個小時,而這還不是他的最高紀錄。他曾經在一周內看過112份報告,這一周閱讀內容從厚厚幾份報告逐漸演變成一個龐大的計算機文庫,每一份都留出比爾·蓋茨加評語的地方,以及和其他相關文件鏈接的地址,每一份文件都有打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