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回到了正軌的曆史(1 / 2)

春去秋又來,轉眼匆匆三載已過。

三年的時間能改變許多東西,葉言已從一個青澀的少年變成翩翩美少年,如果說從前的他是一塊璞玉的話,那他現在就是一塊兒被仔細打磨後的和氏璧。葉言如今可謂是大變樣,如果不是熟悉的人站在他麵前的話,或許就認不出他來了。

而外麵的世界也是大變樣,奪嫡之爭愈加清晰,皇子大多已被貶黜和放逐。二皇子基本已經出局,三爺黨也直接潰散,隻剩三皇子一人在苦苦支撐,八王黨卻沒有什麼太大的損失,好似八皇子登上皇位已指日可待。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二皇子和三皇子竟然結成了盟約,但兩個人對於八皇子的威脅還是太小,在八皇子眼裏兩人頂多算是秋後的螞蚱罷了,或許過不了多久就被八皇子收拾了。

盡管八皇子已經占盡了優勢,但他能否坐穩這江山確實個問題,因為奪嫡進行的太久,已經極大的耽誤了政事的處理,民間此時可是怨氣衝天,而俠士們的胡作非為朝廷也是沒有餘力來管的,所以在民間已經爆發了一些極小規模的農民起義。

但漢室畢竟傳承千年了,底蘊還是十分豐厚的,這些問題對於漢室也隻是傷筋動骨而已,並不會造成漢室江山的坍塌。可遍觀整個曆史,忽視民意的朝廷有多少會有好下場呢。

強如大秦,秦始皇一統八荒,橫掃六合,可以稱得上千古一帝,但就是因為其苛政,造成了秦二世而亡。

所以民意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葉言看來,如今的大漢朝就是走上了一條作死的道路,雖然短時間內不會出什麼大問題,但隻要一個疏忽,整個漢朝都會分崩離析。

天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這就是整個大漢的現狀吧。

葉言這三年雖然一直在桃源縣中閉門苦修,但並非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相反他對於外界的信息很是關注,得益於桃園縣的情報係統,好多消息他第一時間就能知道。

據葉言打探的消息得知,在兩年前出現了一道士名張角,因得到道士於吉等人所傳《太平經》,遂以宗教救世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觀念和社會政治思想,組織群眾,創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籠絡人心,在貧苦農民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

因為張角常持九節杖,在民間傳統醫術的基礎上,加以符水、咒語,為人治病,被人們尊稱為“大賢良師”。

葉言對這個村莊越來越好奇了,村中不僅有先賢的後代,靈士也是隨處可見,情報係統更是強大至極。

如果隻是為了與世隔絕用得著做這麼多事嗎?而且之前還被一個彼岸花搞成那樣!葉言覺得這裏麵一定有他所不知道的秘密。

在這三年葉言家中倒是一切都好,他的父親甚至還從二品大員升到了一品大員。

但在他進桃源縣不久卻發生了一件事,蔡邕被流放了,至於流放的原因葉言現在也清楚了,他是被葉言牽連的,葉言在以前屬於三爺黨,蔡邕那麼努力幫助他,自然也被劃到了三爺黨中。

這讓葉言十分自責,蔡邕是因為他才卷入了這奪嫡之爭,若不是他的話蔡邕一家肯定還過著十分幸福的日子,不用這麼受苦。想想蔡琰天天受到那顛沛流離之苦,葉言心中就一陣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