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提高自己控製區域的糧食運輸能力,古時一般的做法是修建運河,但是這樣的過程耗費巨大,時間太長,也容易在徭役上激發民變。
再者提高作戰半徑的方法就是送糧的人把糧食送到後變成作戰人員不返回,同時殺牛也作為軍糧。這樣的做法的問題是造成作戰人員滾雪球式的增加,同時一旦不能快速取勝後果就不堪設想。
采取這樣的方案的就是隋煬帝,他多次征伐高麗就是采取這樣的方法,以至於作戰人員迅速增加到根本不必要的百萬大軍,一旦不能速勝,結果就是餓死於道,基本沒有生還。隋朝的滅亡根本原因就在於此,至於隋煬帝的荒淫無恥是後來唐朝人寫的隋史,誇張成分極大。
最後的做法為文明社會所不接受,卻是行之有效,那就是吃人肉。以前的霍去病幹過、成吉思汗幹過,朱元璋能夠北伐取勝也幹過。所以朱元璋的北伐勝利也是有不為人道的事情,老嶽那句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也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
而這樣吃人肉是很難被倫理所接受的,但是即使是這樣,也是比其他方式要容易,所以他產生了很多成功者,但是他們成功後是不會提及這個成功原因的。
要提高這樣的作戰半徑,在古代所能夠采取的辦法都是代價巨大的,基本上很困難,所以受作戰半徑的限製,北伐是很困難的。
最後提到北伐的供應,實際上在國際上也是如此,俄羅斯在這方麵就占盡便宜,多個國家征伐俄羅斯也是失敗在經濟供應上,隻有蒙古取得了勝利,那個勝利也是建築在吃人肉的基礎上的。
回到正題,常智光一行再過去就是邊境大州西寧州。雖然瓦刺人已經知道大明要從西寧州出兵,但是這個地方先前是無險可守,這裏是涼州地界,也是有名的種植地,到處都是平原。涼州之西,是瓜州,朝東則是大明這次要收回的靈州和永樂州。隻不過要從西去靈州,必過橫山,橫山三縣扼守交通要道,乃是瓦刺人對付明軍一貫倚重的天然屏障。
李成梁當年那一仗就是用血肉拿下這三縣,威脅到其首都興慶府的安全,瓦刺人才乞和。如果不是因為明軍元氣大傷,而三縣對瓦刺人無險可守,也不會決定撤兵。
至於涼州,瓦刺人不擔心,一望無際的平原,明人不會傻到和瓦刺騎兵去肉搏。
時間還是比較充裕,常智光和蘇千、劉挺兩人邊聊天邊行軍,看西北風景,指點各處商業機會,旅途倒也不寂寞,終於在一月底到達了西寧州管轄地界。到了這地方,馬千乘另外安排了親信將領陪同蘇千。蘇千帶了十名衙役和常智光分開。
常智光是監軍身份,要去大營報到。而蘇千則要去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日常人工工資,道路情況,種植養殖情況等等數據。將來要真占領了瓦刺一兩個州,這裏就是物資中轉的大本營。
至於選擇哪個縣為中轉,那就有很大學問,從西寧州到慶州到延安府過黃河到達太原府,這是一條必須的通道,至於秦鳳路各州市場,蘇千不看好,人口比較分散,人口基數也不高,隻有把物資送到太原府,才能說得上一本百利。
馬千乘不是笨人,他知道一旦秦鳳路繁榮起來,自己所能掌握的軍費就會大翻身。商人的重要性他很了解,所以對蘇千絲毫不怠慢,蘇千想知道什麼提供什麼,蘇千想去哪裏,騎兵全程護送。馬千乘很明白,這蘇千是來投資的,而常智光是來幫自己打勝仗的。
一直到了西寧州距離邊境最後一個縣城攏縣,常智光終於是見到了馬千乘。
馬千乘帶人迎接到軍營外,一番客氣後馬千乘小聲道:“李德本李大人聽說你到了,連眼皮都不眨一下,也不出來迎接。”
“他脾氣就是這樣,他要是看你落難了,他會主動幫幫你。他要看你得意了,不喜歡理你,我估計他就怕人說攀富貴。這老東西氣節是有,但就是不會念書,他特別對我這狀元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