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女王
曆史
作者:龐礴
21歲的孟加拉裔英國姑娘薩拉·巴格結婚了,在厄瓜多爾的亞馬遜平原上,嫁給了比自己年長三十幾歲的土著。結婚時她渾身赤裸,隻在頭上戴了一圈金剛鸚鵡豔麗的羽毛。
她不是去和親的,而是為了拍攝紀錄片。“9歲那年,我就知道亞馬遜平原上的雨林正在消失。”她想親眼見識一下。2009年,從金斯頓大學畢業前夕,她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募集了一筆讚助,帶著一名攝像師和一身膽氣,由當地人帶領進入了土著的領地。
薩拉所向往的這片領土,可不是一團和氣。20世紀中期,5個傳教士由於遊說土著放棄領土先後被殺害,從此,這裏的毛利族群被稱為“殺人族”。
從公認文明的倫敦來到這裏,薩拉每一天都經曆著各種不可思議,第一步是拋棄文明的概念:除薩拉外,其他人都一絲不掛。脫掉外衣的薩拉博得了當地人的好感。洗去粉底和眼線,她素顏坐在一位土著女性麵前,她們在薩拉的眼瞼和臉頰塗上豔麗的紅色。植物顏料鮮豔的顏色襯著薩拉黝黑的亞洲皮膚,她看上去更像毛利女孩了。
赤身裸體、滿麵紅光的薩拉開始適應當地人的生活。“雖然不會遊泳,還是要跟著他們劃著皮艇、穿過那些滿是短吻鱷的沼澤去捕魚。”毛利人還教薩拉投擲武器、從木筒中吹出短箭——如果足夠強壯,這些鋒利的武器確實可以讓她在叢林謀生了。
兩個世界的人怎麼溝通呢?“我們的語言完全不同,我隻會英文,而他們則講土著語,偶爾有人會幾句西班牙語,”薩拉說,“盡管我一直在向他們學這裏的語言,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幾乎完全能用肢體語言和眼神溝通。”狩獵一整天的毛利人同薩拉坐在一起,用互相捉寄生蟲的方法表示好感,“你看,彼此間的溝通就是這麼簡單。”
半個月的共同生活過得很快,歸期將至。“一天,當我狩獵回到住地,所有人都看著我,一個女人過來,要我脫掉內衣,和他們一樣赤裸,還說要我做‘女王’。”薩拉回憶當天的生活,“我猶豫了一下,但是既來之則安之,想到也許是要慶祝什麼節日,就順從了——天哪,我可是在鏡頭前啊。”
與雨林坦誠相見的薩拉,頭上戴了一圈鮮豔的金剛鸚鵡的羽毛,被推進一間小屋。勇士金克走了過來,用手臂攬住薩拉。“我過了很久才意識到這是一場婚禮,居然還是我的婚禮。他們在此之前完全沒有通知過我——即使通知了我也聽不懂。”薩拉開始不知所措,“我覺得很緊張,但也隻能跟著他們一起唱歌、跳舞、慶祝,想著先將紀錄片完成,再想對策。”
不過毛利人沒什麼惡意。這個婚禮隻是毛利人送給薩拉的禮物,締結彼此親密的關係,倒不是真的要薩拉做什麼。
薩拉鬆了一口氣,開始享受和金克的相處。“婚後”幾天,兩人的感情不斷加深。“他對我在倫敦的生活十分好奇,詢問了我的家人、朋友等,我也了解了他的生活,還能同他一起去打獵——他真是個很棒的獵人。”
幾個月後,薩拉根據雨林生活拍攝的紀錄片《亞馬遜之魂》在坎城影展播放,引起了人們對全球化和亞馬遜環境問題的關注。“我希望能夠幫到我的土著朋友,他們給我的那段時光如此特別,”薩拉說,“現在我還能和我的亞馬遜勇士保持聯係,有時他會順著河流到鎮上,用郵件或Facebook聯係我。”
摘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