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俱樂部
作者:
NAS的選擇
提起外置存儲設備,我們以往更多的想到是移動硬盤。在各個硬盤廠商都推出了功能豐富而且較為可靠的移動硬盤產品之後,很多人都將移動硬盤作為數據存儲、交換的主要設備。不過對於現在數據的龐大體積來說,雖然存儲空間不是問題,但是數據的傳輸、共享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平時所使用的移動硬盤大多是USB2.0接口,如果是傳輸幾十GB的數據所耗費的時間可想而知。在一些USB供電不足的筆記本電腦或台式機前置端口上,USB移動硬盤還需要額外的供電才可以正常工作。相比之下,如果是網絡存儲設備就可以讓用戶更為方便的進行數據的交換、存儲。
我們這裏所提到的網絡存儲設備隻限定於NAS產品,因為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使用網絡存儲設備隻是進行數據存儲或共享,並不涉及到數據的頻繁交換或運算。從本質上來看,NAS就像是一款功能專一的服務器,它舍棄了服務器的其他功能,隻保留並加強了在數據網絡存儲方麵的能力。以往NAS隻是企業用戶所使用的設備,而隨著個人用戶對數據存儲需求的日益增長,很多廠商都推出了麵向家庭或者SOHO用戶的NAS產品。數據共享對於NAS來說是個最基本的功能了,不過在這個基本功能上卻有著極為豐富的擴展。最簡單的共享方式無非是局域網內部數據共享。通過NAS的內置文件係統以及用戶管理功能,我們可以很方便的針對不同的用戶設置各種數據操作權限,而數據的讀寫可以通過網絡硬盤方式也可以使用NAS提供的客戶端軟件。除了這種比較基礎的數據共享以外,最為吸引人的就是現在中高端NAS產品提供的雲存儲服務了,我們也將在下個月的雜誌中為您介紹數款適合家庭以及SOHO應用的NAS產品。
暑期攢機指南
“核二為一”的融合平台無疑是這個夏天DlY市場的最大熱點。雖然擁有核芯顯卡的英特爾第二代智能酷睿處理器早己被用戶熟知並接受,Sandy Bridge在性能和功耗兩端的傑出表現也不再是新聞,但AMD APu的加入卻讓融合市場的競爭變得有趣起來。英特爾第二代智能酷睿處理器和AMD APu融合處理器在功能設計上可謂是殊途同歸,雖然技術架構迥異,但均實現在同一顆芯片中集成處理器核心和顯示核心,進一步精簡平台硬件構成。不過,這種做法並沒有讓用戶的攢機決策變得簡單:英特爾依靠微體係架構的優勢,在sandy Bridge上續寫了處理器核心的高能效表現,而性能大幅提升後的核芯顯卡在3D遊戲方麵的表現亦達到令人滿意的水平;AMDLlano APU的處理器核心雖然技術架構相對落後,但其顯示核心則將AMD(ATi)慣來的優勢發揮至極致,除了在獨立工作下能提供出色的3D遊戲性能輸出,更可以配合獨立顯卡進行混合交火,以此為代價的是相對較高的功耗和發熱量。原本針對單一處理器的采購選擇如今則需要額外考慮融合顯卡的權重,難怪不少用戶為此撓頭。本期《個人電腦》為您準備的暑期攢機指南,不僅能直觀展現英特爾和AMD融合產品在各應用領域的性能表現,幫助用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正確選擇產品,更有搭建平台所需其他核心配件如顯卡、主板、硬盤等的采購建議。希望這個專題能讓你付出的每一分攢機預算都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