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蘇州遊玩(2 / 2)

有人形容獅子林假山是:“對麵石勢陰,回頭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繞勢嵌空。如逢八陣圖,變化形無窮。故路忘出入,新術迷西東。同遊偶分散,音聞人不逢。變幻開地脈,神妙奪天工”。

葉梓調皮的和慕容風玩起了捉迷藏,慕容風看到她跑向一處假山洞,遊目一望,看到在一側有個小小的洞口,便躡手躡腳的彎腰過去,從小洞口中鑽了進去。

果然看到葉梓正躲在一塊拐角處的大石後麵,小心的探首向來路看去,慕容風忽然跳上前,將她一把摟在懷中,葉梓一聲尖叫,看到是他才放下心來,驚道:“慕容,你怎麼忽然跑到我後麵來了?可嚇死我了!”慕容風向洞中旁邊路過的遊人抱歉的笑笑,表示我們是情侶玩鬧,可不是耍流氓。一手刮了下葉梓的小鼻子,笑道:“小笨丫頭,那邊不是就有個小洞口?”順手一指,葉梓望去,笑道:“那麼矮的洞口,你爬過來的?”巧笑倩兮,顯然對慕容風鑽過小洞的形象大加想象,很是得意。

到蘇州,也不能不去茶樓聽“說書”。

“說書”,是蘇州評彈的俗稱。包括蘇州評話(大書)和蘇州彈詞(小書)。現在發展較好的多是彈詞,即小書。表演通常以說為主,說中夾唱。唱時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說時也有采用醒木作為道具擊節攏神的情形。講求“理、味、趣、細、技”。“理者,貫通也。味者,耐思也。趣者,解頤也。細者,典雅也。技者,工夫也”。正是“蘇州花樣年年換,書場都用女先生”。“其聲如百轉春鶯,醉心蕩魄,曲終人遠,猶覺餘音繞梁”,因而“每一登場,滿座傾倒”。

現今蘇州評彈的茶樓很多,比較有名氣的,自然是位於樂橋北堍的怡園了,為清光緒年間所建,因建園較晚,吸收了諸園所長。怡園占地不大,但巧置山水,自成一格。園布局以複廊為界隔東西兩部,中以複廊相隔,東部以建築為主,庭院中置湖石、植花木,西部水池居中,環以假山、花木、建築。

位於其間的怡園茶院,江南絲竹不絕於耳,茶館和園林相得益彰,誰也不突兀,裏麵的包廂亦是極有特色,每一個都以“月”起名,風格不相雷同,並且沿用了舊有房屋的結構,天井、大大小小的房間和裏麵擺設借景得十分自然,更使得怡園之環境,怡人肺腑,心曠神怡。

慕容風和葉梓慕名而來,到這裏時已經是下午時分,茶院內人聲鼎沸,一男一女兩名身穿古裝的評彈藝人坐在廳堂前方,男子拉著三弦,女子案前放著琵琶,吳儂軟語,彈唱的怡然自得,整個環境一片古色古香,兩人牽手進來,立刻便有人前來引位。“兩位,包廂還是大廳?”

慕容風笑道:“我們想聽聽評彈。”“那還是大廳好些,為你們安排到那邊好嗎?”領位的女子指的是靠窗的一張小桌,兩人欣然點頭。

喝著蘇州特產的“嚇煞人香”碧螺春,聽絲竹悅耳,評彈女藝人軟語彈唱的是一出《三笑》,雖然兩人聽不懂蘇州話,但那分委婉溫軟動人、低吟淺唱之處,卻是入耳極為動聽。兩人都有種身處鬧處,心自悠閑的感覺。

葉梓悄悄和慕容風道:“慕容,我想學蘇州話了。”慕容風嘿嘿笑道:“學這種話可是很容易咬到小舌頭的哦。”葉梓白他一眼,學著上海話和蘇州話亂混著道:“儂說話小心點的啦。”慕容風哈哈大笑。

喝茶聽評彈,興盡之後,帶葉梓去“鬆鶴樓”吃鬆鼠桂魚,葉梓吃的極香。

第二天,慕容風陪著葉梓逛街,觀前街的品牌店、十全街古色古香的小鋪,蘇繡的小手帕、紫砂小茶壺等,葉梓什麼都喜歡,亂七八糟的買了一大堆。慕容風隻好老實的在後麵,他的任務自然是付賬、拿東西,不過他還是發揮了一次作用,在路過一家旗袍訂製店時,他拉著葉梓進去訂製了兩套旗袍。那裁縫師傅不住的誇讚葉梓的身材好,穿他做的旗袍絕對賽過張曼玉,倒把兩人逗的直樂。

雖然不舍,畢竟葉梓的假期結束了,慕容風將她送回無錫,兩人離別纏綿,自然不用多說。

慕容風開車到杭州時,又已是深夜。

網為您提供閱讀,請牢記我們的網址: